这一卷正是昔年顾煜在行万里路之后,就在给大唐改制之前所制定出的另一种制度。
——其核心的关键。
便是分割十方征渡使之权,成立专门的部门,用来遏制皇权。
其实顾煜当年能够想出这种制度的原因有许多。
昔年的顾氏正处于最低谷的阶段。
由于炎汉的覆灭,再加上顾氏与炎汉的不断绑定,造成了顾氏只能受困于巨鹿之中,影响力正在不断的衰弱。
而也正是如此。
顾氏可谓是在短短时间之内便已经经历了大起大落。
有顾琛在世之时的巅峰,亦有后续的低谷。
而顾煜当年也算是亲眼见证到了天下变化。
从两汉对立时的不断征伐,再到隋文帝杨坚起势一统天下后所带来的兴胜,又到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所引起的天下大乱。
顾煜走了万里之路。
可谓是将这些兴衰都见证了个清清楚楚,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对于兴旺的核心有了更加清晰的见解,再加上他本身的能力自然而然便想出了这个制度。
但还是那句话,至少在那个时代,这种制度是不可能拿出来的。
如若不然的话顾氏定会引起四方的反击。
这是当时的顾氏不可能承受的。
这也是此物一直封存在顾氏之中的原因。
但这种制度对于如今的顾晖而言,就宛若是黑暗中骤然亮起的一道惊雷,瞬间劈开了他心中所有的迷茫与混沌!
他颤抖着双手,小心翼翼地翻阅着那些已经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的手稿。
越是深入阅读,他心中的震撼便越是无以复加。
手稿之中,顾煜以极其冷静甚至冷酷的笔触,剖析了历代王朝兴衰的根源,直指“权力无限集中而缺乏有效制衡”乃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他并非要否定君主的存在,而是提出了一套极其精密、环环相扣的“分权制衡,依法而治”的框架构想。
其核心在于,将原本集中于皇帝与少数权臣手中的治国之权,进行功能性分割。
这对于处于如今状态下的顾晖而言就是解开迷茫的钥匙。
当然——
顾煜昔年所留下的种种自然不可能适用于当前的九州,毕竟时移世易,这个道理亘古至今都不会改变。
但顾晖也不需要完全按照顾煜的想法来走。
他只需要一个引子,一个能够让他成功踏出去的引子。
顾易同样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这一刻,甚至就连他的心都不由得狂跳了起来,时光了这么多年,竟然再次生出了一种紧张的感觉。
这绝对是一件大事!
无论是对于整个九州也好,亦或是对于整个顾氏也罢!
若是顾晖真的要踏出去....那此事所造成的影响绝对无以复加。
或许是出于谨慎。
顾易的第一想法甚至是想要直接操控顾晖将此事给拦下来。
但只是过了片刻,他便将这个想法再次压了下去。
正所谓不破不立!
顾氏发展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显然是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只要在制度与生产力没有进行大规模飞速越进的情况之下,想要再去扩大发展便是难上加难。
整个天下乃至整个世界都会遏制顾氏的发展!
这显然是和顾氏的目标背道而驰。
而且最关键的是——
顾易并不觉着如今的顾氏还会有顷刻间覆灭的危险,这给了他向前的底气。
不破不立!
若顾氏发展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在一代代的英杰努力之下,若是还让整个世界的发展沿着原本的路线前进,那顾氏所做的一切不还是失败了嘛?
或许是因为还年轻,亦或是进入游戏这段时间以来已经见证了太多太多的风雨。
这让顾易的野心自然而然也超过了刚刚进入游戏之时。
如今的他,不仅仅想要改变整个顾氏的发展,同样也想着改变整个世界!
而现在,显然就是一次机会!
虽然这肯定是有着很大的风险。
但还是那句话。
顾氏经历的风险还少吗?
无非便是从头再来罢了。
千载的光阴,顾易能够让整个顾氏发展到如今的这个地步,再难寸进,那剩下的千余年,他又何尝不能再试一次?
年轻人,若是当真失去了进取的锐气,只知道安稳现状。
那他顾易又岂能对得起那一代代前仆后继的先人?
就在这种复杂的思绪之下,顾易遏制住了自己的所有想法,将那几乎脱口而出的话语硬生生的压了下去。
.......
接下来的时日,整个天下的局势仍是没有任何改变。
大宋日渐颓态却又无人察觉。
而在巨鹿之中。
虽然依旧是那般的平稳,但在顾易看来,一股无形的、足以颠覆千年的风暴,正在顾晖的书房中悄然酝酿!
顾晖完全沉浸在了对未来的勾勒之中。
他废寝忘食,以顾煜的手稿为引,以千年顾氏积淀的治国经验为基,更以他对当下大宋弊病的深刻洞察为据,开始构建一套适用于当世的、旨在打破“家天下”循环的全新框架。
他深知,直接废除帝制在眼下无异于痴人说梦,且会立刻将顾氏置于天下共击之地。
他的智慧在于“承古启新,寓变于常”。
他巧妙地从本朝已有的“政事堂议事”、“三省六部”等制度中汲取养分,将其改造、升华,最终勾勒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内阁共治”蓝图。
没错,就是内阁制度。
在顾晖的设想之下,皇帝仍为国家象征与最高礼仪代表,但具体的治国理政之权,交由一个常设的、由多名重臣组成的“内阁”执掌。
内阁首辅即为实际上的行政首长,对天下政务负责。
虽仍受制于皇帝。
但只要联合整个内阁,却又能与皇权形成牵制。
而除此之外,在内阁之下,仿照顾煜设想,设立相对独立的度支司、军务府、监察院等核心部门。
这些部门的最高长官可为内阁成员,但其运作皆有独立章程,部门长官的任免需经一定程序,非首辅或皇帝可独断,形成内部制衡。
这同样也只是基础。
还包括了扩大“议政”范围,不仅限于朝堂高官,可吸纳各地有名望的学者、致仕良臣、乃至部分由地方推举的代表,组成一个“资政院”之类的机构。
该机构虽无最终决策权,却拥有审议重大政策、提出议案、监督内阁施政的权力,确保决策能听到更广泛阶层的声音。
这就是多边制衡。
确保没有永远的一家独大,无论是皇权也好,亦或是内阁也罢,都需要受到不同人的钳制。
“此非谋逆,实为固本!”
“使天下权柄,不系于一人之贤愚,而托于众人之智慧与恒常之制度。”
“赵氏仍可享宗庙祭祀,而天下万民,亦可得长久之安宁。”
“内阁共治,非为夺赵氏之天下,乃是为保赵氏之天下不至于速亡,更是为保天下苍生不再受周期动荡之苦!”
书房之中,顾晖一边不断的喃喃自语,一边挥洒着自己脑海之中那不由自主蹦发出来的一切。
这一刻,他就如同那困于荆棘的潜龙,于电光石火间窥见了云霓之上的苍穹!
连日来的苦思冥想,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先贤典籍中的微言大义,与眼前手稿中的惊世之见,终于在他脑海中碰撞、交融。
“是了!是了!”他口中念念有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三代以降,之所以治乱循环,根源便在于将这天下之重,系于一家一姓之兴衰,托于一人之心术,此乃以侥幸图万世,焉能长久?”
“欲破此局,非以暴易暴,而当立万世不易之规,行众议制衡之实!”
“君王仍居其位,以为国家之象征,安定人心之磐石。”
“然治国之权柄,当仿古之贤臣共治,设内阁以总揽机要,其成员由德才兼备者充任,共议国是,首辅负其总责,遇大事则合议决断,使权不专于一夫之手!”
他的目光愈发锐利,仿佛已看到那新制度的脉络在眼前清晰展开:“再设度支、军务、监察诸司,各专其职,相互维系。”
“度支掌国用之出入,非奉法定预算,虽天子不得妄取;”
“军务理征伐守御,调兵之权亦需合议,防穷兵黩武之祸;”
“监察独立,风闻奏事,上至君王,下至胥吏,皆在督察之列,以儆效尤!”
“更需开言路,立资政院,纳四方贤达、郡县代表入内咨议。”
“使庙堂之高,能闻江湖之远;”
“使士农工商之民意,亦有上达天听之途!”
“如此,方能集众思,广忠益,补阙漏,使政令不至于乖张悖谬!”
“此法之行,非为篡逆,实乃补天!”
“以众人之智,代一人之独断;以恒常之法度,易朝夕之政令。”
“使赵宋社稷,能跳出兴亡周期之劫;使九州万民,得享长治久安之福!”
他就如同疯魔了一般,抒发自己的思想。
而那全新的制度,也在这日日夜夜的时间流逝之下,跃然于纸上。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看着这一切,心中的那种紧张感再也控制不住,无论怎么样都安不下心来。
这绝对可以称之为跨越时代的制度。
虽然从纸面上来看。
顾晖此次所做的一切,就是将原本历史之中的皇权与相权之争,用到了表面之上,给予了它更为详细的正统性。
但也正是如此,此举才可称之为跨越时代。
——要知道,顾氏的出现已然是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改变。
太傅这个职位因为顾氏的存在。
其已经超越了丞相。
这使得原本历史之中许多的皇权相权之争已然消散在了无形之间。
这既是好事,也可称之为坏事。
好是指这让九州免于了很多次的动荡,能够让一个时代更加辉煌,也能减少其中所生成的动荡。
坏则是指此举更是在无形之间加剧了家天下的思想底色。
而如今,顾晖便是跳脱出了其中。
并且除此之外。
他所做的则是要更加详细,要为整个九州的未来,奠定出统治的基础。
这不仅仅是一个制度的诞生,而是整个九州的思想变迁。
想要让整个九州彻底从家天下所引发的兴亡之中跳脱出来。
但就是因为如此,才能说明此事之重大。
——家天下的思想在整个九州已经持续了太多太多年,虽然顾氏书院已经引起了数次思想上的变迁,让各种体系思想已经经过了层层迭代,愈发的适应于当下。
可毫无任何意外。
——所有的思想,都是建立在君臣、皇皇权体系之下!
纵是顾学,倡“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其根本目的,亦是为了“辅佐明君,安定天下”,仍未跳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旧有樊笼。
历代先贤所思所虑,无论多么精深,其最终的落脚点,依旧是如何在这“家天下”的框架内,做得更好,延续得更久。
而顾晖此刻所悟、所构想的,却是在试图撼动这框架本身!
他要做的,并非是在旧屋之内修修补补,粉饰太平,而是要为九州万民,重新奠定一块全新的、名为“天下为公”的基石!
他要将治国理政的合法性来源,从“天授君权”的血脉传承,悄然转向“众议公心”与“制度恒常”。
这已非简单的政见不同,或权力之争。
这是一场思想领域的地动山摇!
其阻力,将不仅仅来自于高高在上的皇权,更将来自于千年来浸润于此种思想中的万千士子,乃至亿兆黎民。
“忠君”二字,早已刻入骨髓,融入血脉。
骤然闻此“无君无父”之言,纵使其本意在于“保社稷、安黎民”,在绝大多数人听来,亦不啻于洪水猛兽,悖逆之言!
这就是要尝试翻越最高的山。
他又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顾易甚至都能想象得到,若是此事直接就这样传了出去,可能在顷刻之间,顾氏便会要面临无数的危险。
但这,同样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
若能真正跳出当前的格局,其影响将远不止于九州一地——它不仅会让顾氏实现又一次飞跃,更将推动整个九州、甚至整个世界进入一场大规模的迭代!
尽管顾易早已做好了冒险的准备,可事到临头,他心中仍不免掠过一丝迟疑。
这种彻底脱离掌控的局面,让他那颗沉寂已久的心,再一次悬了起来。
而就在此时,黎明破晓。
一缕缕晨光透过书房的玻璃洒落,顾晖似有所感,缓缓放下笔,起身走了出去。
他踏着阳光,一步步走入祠堂——那是顾氏祭祀历代先人的地方。
望着那一尊尊先祖的雕像,他目光清澈而坚定,仿佛在低语,又仿佛在与他们、也与顾易对话:“纵有千难万险,晖,愿效先祖——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何尝不知前路艰险?
要想翻越那最高的山,就要承担从山上跌落下来的风险。
可在顾晖看来,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使命。
尤其是他身为顾氏子弟。
值此天下将乱之际,他终是去做些什么。
当然,他也可以像历代先人那样,再度扫平动荡,光耀寰宇。
这对于有着此般能力的他而言,并不算什么。
大宋虽然一直在衰败。
但基础还在,顾氏在外族之中的名望还在。
但他也看得到那条路的尽头——不过是一时太平,而后乱世再起。
他不愿如此。
他已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这一生的志向。
“虽千万人.....吾往矣!”
望着沐浴在晨光之中宛若神灵一般的顾晖,顾易喃喃道了一句,原本想要干涉的念头,终于渐渐沉静下来。
先人既如此。
他作为顾氏后人,倾其所有打造出这一切的存在。
他,又何惧一搏?......
......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