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噩长夜小说 > 1980:从报名参军开始 > 第362章 开始建房
  “卤肉比缫丝有意思。”白秀芝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

  白秀云笑了,“她一直喜欢做饭,在家里让她种地倒也干,就是不积极,妈一喊她回去做饭,蹦起来就跑了,别看她年纪小,现在做饭炒菜都有模有样,有些菜炒的比我都好。”

  “喜欢就行啊。”王延光也知道这些,甚至还有些羡慕这个小姨子。

  人这一辈子,能找到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不容易,能靠这个生活并始终保持热情,就更不容易了。

  上一世,白秀芝哪怕都当上大饭店的老板了,依旧喜欢做菜,平时刷各种短视频网站,看到有兴趣的菜了就自己试着复刻,然后把他们喊过去尝鲜,有些菜确实做得有模有样。

  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值得羡慕的,比那些明明不喜欢干,却迫于生活的压力,还得认真煎熬上班强得多。

  “下次去西安,我给你买几本教做菜的书,你下了班就在家里照着学,说不定将来还能当大厨哩。”只要她有兴趣,哪怕拜师学艺,王延光也愿意帮忙。

  “还有教做菜的书啊?”白秀芝大开眼界。

  “不光有书,还有学校专门教这些,你想学我也能给你找个老师。”王延光马上想起了水电局食堂的孙师傅,他做饭的手艺,在整个丰阳县都排的上号,给白秀芝打基础足够了。

  “会不会太麻烦了啊?”白秀芝颇为心动。

  “不麻烦,我跟孙师傅熟得很,明天找他聊一聊,他应该愿意教你。”马上就正式拜师肯定不行,先指点指点帮忙打打基础还是没问题的。

  第二天,王延光抽空提了两瓶酒、一条烟到趟食堂,跟孙师傅单独聊了聊,一听说要教女学生,还有点不太愿意,他是老思想,觉得厨师这碗饭太辛苦,女的干不了。

  再转念一想,他觉得王延光对自己一向不错,还经常给他介绍去外面包席挣钱的机会,而且他现在也快退休了,等孩子接班的时候,王延光估计就该当上局领导了。

  这时候结个善缘,儿子以后在单位也好混一些,便答应下来,“那你让她有空的时候过来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哈,东西我肯定愿意教,能学到多少还得看她自己。”

  “那肯定是,到时候有啥损耗,我来承担。”

  “嗨,这点算啥,不用不用。”

  “还是要的,不然传出去不好听。”这便宜也没多大,不值得为此坏了名声。

  晚上叫他到家里吃了顿饭,顺便认识了白秀芝,然后白秀芝的生活就变得忙碌起来,每天早上起来,先去卤肉店帮忙干活。

  中午稍微休息下,醒来就趁着店里还没到忙的时候,就赶紧去水电局食堂,跟着孙师傅学切菜,刀工是厨艺最基础的部分,大部分人学厨都得从刀工开始。

  每天都两头跑,其实挺累的,但白秀芝确实喜欢做菜,每次都兴冲冲地一路小跑过去跟师傅学,倒是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甚至还主动承担了店里切卤肉的活儿,利用这个机会练习刀工。

  看得白秀云都心疼了,王延光则不觉得,“自己喜欢的活儿,就不会觉得累,我看她现在比在家里闲着的时候开心多了,你就让她干吧。”

  “她好像真有这个本事,才几天功夫,卤肉都切的比我好了,要是当年念书也进步这么快就好喽,那还会考不上大学啊。”白秀云遗憾地说道。

  “厨艺练好了,不比一般大学生差,好厨师啥时候都吃香。”不管是之前的艰苦年代,还是日后预制菜泛滥的时代,好厨师都能活的比普通人滋润。

  白秀云一想也是,既然白秀芝喜欢,这门手艺又有前途,那就随她去吧。

  说完白秀芝的事情,俩人就提上东西到张涛家送礼,他前段时间添了个儿子,马上就要满月了,王延光跟他关系不错,自然要去送礼。

  路上王延光突然想起一件有趣的事,丰阳县的习惯是等新生儿快满月的时候才去送礼,而不是一出生就送,细细想来还是有道理的。

  早些时候医疗资源匮乏,新生儿的安全很难保障,不少孩子刚出生几天就没了,要是一出生就送礼,再遇到这种事情,双方都尴尬。

  等到满月,夭折的几率大大降低,这时候送礼正合适。

  很多老习俗都是如此,一开始觉得似乎有点不合常理,但是再结合当初的情况一看,又觉得非常合适。

  张涛现在是既高兴又遗憾,见到王延光更加如此,“我现在是越来越羡慕你了,我有儿有女,我这辈子怕是只能有一个儿子了。”

  “儿子就挺好的,好好培养,让他考大学,将来比我们都有出息。”王延光说着好话,却瞥见他放在茶几上的《萍踪侠影》。

  其实就是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几年前由广东出版社出版,算是第一部进入内地的港台武侠小说,王延光去年在广东见了,就顺手给他买了一套。

  张涛倒是开心地很,连续熬了几天夜,一口气看完了,还评价比那些老套的演义小说有意思多了,到现在还时不时翻出来看看。

  “等过两天忙完,哪天你有空,我带你去看录像吧,我听说录像厅搞来了几本新带子,有意思的很。”聊了一会儿,他饶有兴致地劝道。

  “行啊,到时候你喊我。”王延光满口答应。

  张涛这人也挺有意思的,干活说不上卖力,有啥吃喝玩乐的项目,倒是比谁都来劲。

  他家里条件不错,自己又在水电局这样的好单位,估计这一辈子都是享受,这人跟人呐,确实不能比。

  上辈子,王延光年轻的时候还不太理解这样的人,觉得他们浪费了自身的好资源,要是换成自己,有这么便利的条件,肯定比他混得好。

  现在再一想,干啥都是一辈子,也没必要折腾地太辛苦,像他一样生活倒也不错。

  就这样白天照常上班,晚上下班,要么回家逗孩子、陪家人,要么出去吃饭喝酒,不知不觉春耕就忙完了,王延光也回到王家寨,准备开始盖房。 1980:从报名参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