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噩长夜小说 > 1980:从报名参军开始 > 第371章 新房落成
  这一批次的国库券分为5元、10元、50元、100元四种面额,都是142×64mm的规格,比10元人民币155×70mm的尺寸稍微小一点。

  两万多块乍看起来不多,今后再收的话,很快就能到十万、二十万乃至数十万,随随便便放着肯定不合适,得找个专门的地方存起来。

  “先放到院子里,跟钱放一起,等王家寨的房子盖好了,拿回去放着,这东西不比现钱,好几年都用不上,在新屋找个地方放着,等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第二天,俩人就带着这两天收上来的国库券来到院子里,趁着白秀芝还没回来,关上门,推开自己卧室的门,抠出下面的砖块,露出一个带锁的厚铁盖。

  拿出钥匙把铁盖打开,下面放着一个保险柜,这还是王延光专门从外面买回来的,这地方也是当年翻修房子后,他跟白秀云两个偷偷挖出来的。

  这种事只能自己干,哪怕方明才都不适合让他知道。

  把国库券放进去,旁边还专门放了一袋石灰防潮,然后锁好恢复原样,俩人才放心下来。

  保险箱里还有现金,以及一些金银首饰,倒是没时下流行的邮票啥的,也没有古董,王延光不懂这些,也没指望靠这些赚钱,索性就没弄。

  忙完王延光擦了把汗,忍不住吐槽道,“还是太麻烦了,等过几年找个合适的时间,把这些房也推倒重盖算了,画图的时候就专门留出地方,就跟老家的新房一样。”

  王家寨的房子,王延光在画图纸的时候留了几个方便改进的地方,等他们把房子盖好,自己再小小的改动下,就能弄出几个适合藏贵重物品的地方。

  这些放到现在是很有必要的,大笔的钱放在银行不方便,临时要大额用款的时候,可不一定能取出来。

  事实上,哪怕到金融行业已经很发达的几十年后,依旧有人在家里存放大额现金,现在准备好,将来也能省些功夫。

  “早点弄好早点安心,我现在一天也提心吊胆的。”白秀云也想着早点搞好,现在还是太简单了。

  “等过些年就好了,到时候转账汇款啥的肯定能简单些,就不用在家放这么多钱了。”

  此后几天,王延光每天都要给保险柜里放一回,然后早上起来再给杨建武打个电话,告诉他昨晚上的数目。

  杨建武还抱怨他打得太多了,“延光,你我还信不过?到时候说个总数就行了。”

  “打个电话又不费事,你早点知道心里也清楚些。”王延光没当真,朋友做买卖最容易闹矛盾,现在费点功夫,总比将来抱怨好。

  其实杨建武也念叨着,王延光每天一个电话过去,他也能放心不少,只是王延光真这么做了,他才没意识到而已,要是一连好几天都没动静,他反倒是该着急了。

  “我估计,到下个星期,这件事就该结束了,到时候我把国库券给你跟明才都分下,大家各自算清楚,各自保存,等将来要是能兑换的时候,我们再商量咋办。”

  “不用,放你那儿就对了,我自己拿着还得操心。”他大大咧咧说道。

  “国库券就是钱,你把这么多钱放我这,你倒是放心了,我还不放心呢,还是自己拿着的好,下周末我跟明才带着国库券去西安找你,你提前想个好地方放着,可别到时候翻出来一看,都烂包了。”王延光提醒道。

  不管他俩是啥意见,这东西必须放他们自己手上,距离开启兑换还有两年半的时间,这么多钱放别人那儿,谁心里不犯嘀咕啊。

  “你一天就是太细心了,我们兄弟伙还在乎这点事情?那行吧,下周我带你们去吃个新鲜的,前两天有人介绍了一家新饭店给我,我去尝了下还挺不错的。”

  杨建武想想,自己或许没啥,家里人肯定不行,要是真放在王延光那边,爹妈、老婆肯定天天念叨,那还不得被烦死?索性自己保管算了。

  周末,王延光、张涛、李金锁几个人高高兴兴地跑去白家湾,好好地过了把打猎的瘾。

  又过了一个星期,王延光带着满满一大包国库券,到西安跟杨建武面对面把账算清楚,他把国库券带回家放好,几个人一起到饭店美美地吃了一顿。

  到此,国库券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下次再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就要到1988年4月21日之后了,那时候国家开放了上海、重庆、武汉、广州、哈尔滨、深圳、沈阳七个试点城市进行国库券兑换。

  他们要是想早点兑换,还得跑到外地去,最近也是武汉,好在王延光的战友袁兆龙现在已经转业到武汉,如今已经开始跟着王延光、杨建武、梁应春做起了买卖,倒也不担心去了没人照应。

  忙完这件事,王延光的生活重新恢复平静,每天照常上下班,晚上要么在家带孩子,要么出去吃饭喝酒,周末或是带着白秀云去外地玩,或是跟张涛、贾金银他们去乡下。

  他现在出去喝酒的频率降低了不少,以前刚来县城不认识几个人,需要多认识点人,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来。

  如今已经过去了好几年,王延光认识的人已经够多了,慢慢地开始缩小社交范围,对身边的圈子进行提纯,有些人关系变得更好,有些人彼此知道有这么个人,有啥事情也能聊一聊。

  还有些人就没必要继续联系了,当然也不会直接闹翻脸,喊喝酒了找点理由不去,慢慢地关系就淡下来了。

  纵然如此,王延光的应酬频率依旧不算少,他不想认识太多人,有的是想认识他,二十来岁的股长,在县城可是红火得很。

  总有人托各种关系喊他吃饭喝酒,有些实在是不好推辞的,就过去露露脸,也算是给朋友面子。

  好在现在也没多少人硬灌他酒了,倒也不会喝多。

  这样悠闲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王延光就又要忙了,因为老家的新房子已经落成盖好,该搬家了。 1980:从报名参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