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噩长夜小说 > 道起五脏观:我在九十年代当天师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入门选拔(一)
  宋婉离去后,众人哪里还有心思细嚼慢咽,纷纷加快了用餐速度,草草结束后,便怀揣着各种心思,三五成群地朝着山腰处的陶然轩走去。

  陶然轩并非一座独立的轩馆,而是一处依托山势修建的平台,周围有廊亭环绕,视野开阔,足以容纳数百人。

  当众人陆续抵达时,却看到另一番景象,十几名身着杂役服饰的人,正背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裹,彼此说说笑笑地从一旁的侧院走出来,看样子是要下山。

  一个与其中一位杂役相熟的道士连忙上前拦住,好奇地问道:“李哥,你们这是……要去哪儿?今天不干活了吗?”

  被称作李哥的杂役是个爽朗的汉子,他拍了拍鼓鼓囊囊的行李,笑着解释道:“不了不了!宋师姐刚才通知我们了,说宫主回来了,游仙宫以后是清修之地,不用我们这些杂役了。

  给我们结算了三个月的工钱,让我们今天就下山呢!”

  他脸上满是感激之色:“宋师姐真是好人啊,工钱给得足,还多给了仨月,够我们回家过个好年了!”

  说完,他便和同伴们继续有说有笑地朝着下山的路走去,似乎对离开并无太多不舍,反而因得到一笔丰厚的补偿而高兴。

  留在原地的道士们闻言,却是面面相觑,心中顿时生出各种联想。

  “遣散杂役……宫主这是要整顿道宫,专心修行了?”

  “看来以后诸多杂事,恐怕要我们亲力亲为了。”

  “清修之地……莫非宫主有意要将游仙宫打造成真正的洞天福地,不容俗务沾染?”

  “此举倒也符合高人性情,只是不知对我等,宫主又是何态度……”

  众人低声议论着,心中对即将到来的觐见,更添了几分揣测与不安。

  随着时间推移,抵达陶然轩广场的道士越来越多,约莫五十余人,按照平日里的习惯,松散地站成数排。

  雷云升作为暂代道首,自然站在了众人之前。

  然而,众人从清晨等到日上三竿,又从晌午等到日头偏西,山间积雪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目的光,寒气却从脚底丝丝缕缕地渗透上来。

  简单吃过的早餐早已消耗殆尽,腹中饥饿感越来越强,加上凛冽的山风不断吹拂,一些修为较浅、定力不足的年轻道士,开始有些焦躁起来。

  有人不停地跺脚取暖,有人伸长脖子向山顶方向张望,有人则忍不住低声抱怨起来。

  “这都等了快两个时辰了,宫主怎么还不来?”

  “又冷又饿,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莫非宫主有事耽搁了?或是……忘了我们在此等候?”

  窃窃私语声逐渐变大,场面开始显得有些混乱。

  雷云升见状,眉头微皱,转过身,面向众人,沉声喝道:“肃静!心浮气躁,成何体统!”

  他声音不高,却自有一股威严,顿时将杂音压了下去。

  “宫主召见,自有深意。尔等如此沉不住气,如何能入宫主法眼?修行之人,首重修心!

  心不静,则气不定,神不宁,如何感应大道?”

  老道目光扫过众人,见不少人面露惭色,便继续道:“既然宫主未至,便趁此机会,打坐入定,调息凝神!

  将这寒风饥饿,当作对尔等心性的磨砺!”

  说着,他率先寻了处干净的石阶,拂去积雪,盘膝坐下,闭上双眼,竟真的开始打坐起来。

  众道士见老道如此,也纷纷效仿,各自找地方坐下,尝试摒除杂念,入定调息。

  只是,在这寒风料峭、饥肠辘辘的环境中,真正能迅速入定者,寥寥无几。

  大多数人也只是勉强摆出姿势,内心依旧纷乱如麻。

  而此刻,青城山主峰之巅,齐云负手而立,山风将他青衫吹得猎猎作响,他却恍若未觉。

  他的神识,如同无形的水银,早已将山腰陶然轩前的一切,尽数笼罩在内。

  每个人的神态、动作、低声的抱怨、强自的镇定,乃至体内气血的流转、情绪的细微波动,都清晰地映照在他的心湖之中,如同掌上观纹。

  他微微点了点头,对雷云升临机处置,引导众人打坐的举动,表示了一丝认可。

  随即,他目光转向身侧不远处。

  那里,宋婉正手持一柄木剑,演练着《五行惊雷剑》。

  她动作迅捷,招式凌厉,隐隐已有风雷之声相伴,显然这两个月并未荒废。

  然而,在齐云眼中,她的剑招虽形似,神韵却差了几分火候,尤其在一些发力转折之处,总带着一丝源于过去修炼八卦掌和军用格斗术的本能习惯,显得略有滞涩,未能完全融入五行剑意圆转自如的意境之中。

  就在宋婉一式“木”剑势将尽,欲要转为“火”剑之际,肩胛与手腕连接处的发力,出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僵硬。

  齐云目光一闪,并指如剑,隔空轻轻一点。

  “嗤!”

  一道无形无质却精准无比的劲风,如同最细的牛毛针,瞬间打在宋婉右肩胛某处穴位之上。

  “嗯!”宋婉猝不及防,闷哼一声,只觉那处一阵酸麻,运转流畅的气血和真炁骤然一滞,剑势顿时中断,身形一个趔趄,差点没能站稳。

  她愕然回头,看向齐云。

  齐云神色平静,淡淡道:“你此前的根基虽筑于八卦掌,发力习惯近于刀法,刚猛有余,圆转不足。

  但五行惊雷剑,乃是道剑,重神意而不重形迹。

  你心神全然拘泥于刀剑外形之分,处处克制自身本能习惯,企图完全抹去过去,却未曾用心感受剑法中五行轮转、生生不息之神韵,体悟真炁随之流转之玄妙。

  如此刻意求变,反而落了下乘,失了自然。”

  他目光如炬,宋婉浑身的肌肉发力、气血搬运、乃至初生的真炁流转,在他眼中毫无秘密可言,故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最根本的弊病。

  宋婉闻言,先是怔住,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她之前确实陷入了误区,总觉得要修炼这高深剑法,就必须彻底抛弃过去所学所练,以至于心神紧绷,反受其累。

  “弟子明白了!”她深吸一口气,恭敬应道。

  随即,她不再犹豫,立刻重新摆开架势。

  这一次,她彻底放空了心神,不再去纠结招式是否标准,发力是否完全符合剑理,而是将意念沉浸于对“木”之生机、“火”之烈性的感悟上,引导着体内那缕微弱的真炁,尝试顺着剑意自然流转。

  起初还有些生疏,但很快,她的剑招变得灵动起来,虽然依旧带着一丝她个人特有的干脆利落,却不再显得僵硬,反而有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感,木剑破空之声,也隐隐带上了不同的韵律。

  齐云看在眼中,微微颔首。

  宋婉能有此悟性,一点就透,固然有祖师箓提升其灵觉悟性的助力,但其自身的根骨和聪慧,也确实堪称上乘。

  教导这样的弟子,确实省心省力。

  时间就在宋婉的练剑与齐云的指点中,悄然流逝。

  一晃眼,日头已然西斜,天空不知何时积聚起了厚厚的彤云,铅灰色低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

  山巅的风也变得愈发寒冷刺骨。

  宋婉终于体力耗尽,浑身热气蒸腾,如同刚从蒸笼里出来一般,脸色潮红,喘息不已。

  齐云便吩咐她打坐调息,恢复元气。

  宋婉依言坐下,运功片刻,气息稍平后,忍不住望向依旧眺望远方的齐云,有些担忧地开口:“师尊,就让他们一直在下面等着吗?

  看这天色,恐怕……要下大雪了。时间久了,弟子担心有些人修为浅薄,恐生冻馁之患。”

  齐云闻言,并未回头,只是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意,平静道:“无妨。有为师在,出不了问题。”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仿佛天地万物皆在其掌控之中。

  宋婉闻言,心中稍安,她知道齐云此举必有深意,恐怕正是借此观察众人的心性,算是一场另类的入门试炼。

  只是……她抬头看了看齐云那挺拔如松的背影,又顺着他目光的方向望去,只见云海茫茫,山腰以下的景物皆被遮蔽。

  师尊一直端坐这山巅,又是如何能清晰知晓下方众人的具体表现呢?

  她看到齐云嘴角那抹若有若无、仿佛洞悉一切的笑意,心中蓦然一动,或许,师尊真的如同高高在上的神祇,正在“观看”着山下那场由他主导的考验。 道起五脏观:我在九十年代当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