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阅读>现代言情>重启人生>0295【家里的新房子】
  进入村口,已近傍晚。

  杨硕看着新修的水泥村道,忍不住感叹:“哦哟,这回真的方便了!”

  村道比县道还平整。

  地方政府靠卖地充实财政以后,已经拨款翻修了一遍县道。但仅过了半年多时间,又被大货车压得坑坑洼洼。

  村道处理起来就简单,直接修两个限宽水泥桩,只有三轮车、小轿车、小货车、拖拉机可以通过。

  陈贵良摇下车窗,探头出去观察村道,心里颇有些自豪之情。修路的钱,有一半多是他捐的。

  “你们村里景色不错,冬天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边关月也在观察,不过她看的是远山。

  陈贵良说道:“出去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抛荒的山地也越来越多。靠河的土地又强制退耕还林,种树、种竹子国家有补贴。所以现在到处都绿油油的。”

  边关月趴在车窗,好奇看着沿途景色。

  车子没有中途在外婆家停靠,杨硕直接开到陈贵良家山坳对面。又帮忙从后备箱拿出年货,跟陈贵良一起扛过田埂、翻过山坳。

  “哥!”

  堂弟陈贵荣正蹲在自家院坝外,带两个邻居家的小屁孩放鞭炮。

  那里的芥菜已经收去泡酸菜,留下一个个芥菜桩子,被他们用鞭炮炸得稀烂。

  陈贵良喊道:“过来帮忙拿东西!”

  堂弟立即屁颠颠跑过去。

  “这是你嫂子,帮她扛行李箱,”陈贵良介绍道,“这是我堂弟陈贵荣。”

  “大哥大嫂过年好。”陈贵荣一边接箱子一边问候。

  边关月连忙说:“不必了,我自己能拿。”

  陈贵荣却直接上手,托住行李箱的一角。

  山坳的上坡路,有些地方无法拖行,必须把行李箱拎过去。

  边关月熬不过他,只能说:“谢谢你。”

  “不用谢,小事一桩。”陈贵荣也不拎着,故意扛在肩头,以此显示自己力气大。

  陈贵良问:“听说你高中没读了,跑去技校学烹饪?”

  陈贵荣道:“高中读着没意思。我们那个学校太烂,老师不怎么管,学生也都在玩。我跟人打架以后,被记了大过。日他先人……呃,嫂子在,我不说脏话。明明是对方先动手,而且过错也在对方。学校处理起来各打五十大板。我气得干脆不读了,学烹饪好歹有一门手艺。”

  “好好学,以后再去饭馆工作几年,”陈贵良说道,“等你熟悉了饭馆生意,到时候我出钱也开一家。饭馆股份你占大头,赚了钱给我分红就行。”

  陈贵荣大喜:“那可说好了啊。我虽然读书不行,但我从小做菜就很好吃。”

  说话之间,已经上了山坳。

  那里也有两户人家,看到陈贵良立即热情问候。

  其中一家,还有陈贵良的青梅竹马,小时候过家家经常结婚。还约好长大以后就真结婚,而且给孩子起了不少名字。

  但她职高还没毕业,就怀上同班同学的孩子。于是她退学摆婚宴,年龄达标又去补结婚证,现在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

  “贵良哥!”

  一个即将初中毕业的小屁孩儿从家里跑出来。

  那是陈贵良青梅竹马的堂弟曾小明,主动过来帮陈贵良拎年货。

  陈贵良说了一声新年好。

  翻过山坳,他就看到半山腰上,有一栋崭新的三层小洋楼。

  再近一些,还能闻到菜香味。

  知道陈贵良今晚要回家,父母和奶奶已经做了大餐在等待。

  陈贵良来到自家院子里,立即打开装年货的行李箱,递给曾小明一台复读机和两盘歌曲磁带。

  “给我的?”曾小明不敢置信。

  陈贵良笑道:“拿着,高中还能继续用。”

  现在的复读机已经不值钱,品牌机都只卖百十来块。但对县城都没去过几次的农村孩子而言,却显得特别珍贵。

  附近几家邻居的孩子,陈贵良都买了新年礼物。

  至于堂弟,他直接送一部诺基亚手机。以前要卖好几千,现在已经降价成六百多。

  “哥,你真牛逼!我以后跟着你混!”堂弟陈贵荣喜笑颜开。

  陈贵良道:“你还是好好学烹饪吧。”

  父母和奶奶已从屋里出来,笑容满面接过陈贵良和杨硕手里的行李。同时又集体看向边关月,等着陈贵良做介绍。

  陈贵良说:“爸,妈,娘娘,这是我女朋友边关月。”

  “奶奶好,叔叔阿姨好!”边关月大方鞠躬。

  老妈姚兰脸都笑开了:“好好好,快进屋里坐。”

  杨硕也问候了长辈,放下行李就离开。

  他也要回家过年,而且把借来的轿车开到家里去。等陈贵良要用车的时候,他再开车过来接。

  “先洗手吃饭,菜都快凉了。”奶奶提醒道。

  满桌丰盛的菜肴,看得陈贵良食指大动,这大部分菜都在京城吃不到。

  馋得慌。

  妈的,等以后公司自建大楼,也要弄一个员工食堂。到时候请两个做龙都菜的厨子,专门给自己开小灶。

  但有些食材不好买,也是一个问题。

  长辈们没有给边关月夹菜,家里没这种传统。但一个劲儿的介绍菜品,让边关月把满桌子菜都尝尝。

  也没打听边关月家里是干啥的,陈贵良这一家子都不爱多嘴。反正只要知道是儿子带回来的女朋友就行。

  房子重修了,但彩电还没换,依旧是陈贵良重生后买的那台。

  不过买了DVD机和音箱,老爸可以看港台武打片,奶奶则可以看川剧光盘。

  至于老妈,她喜欢烫头发和打麻将。

  以前舍不得花钱烫头,甚至还要蓄长发剪来卖掉。也没时间去打麻将,一年四季都忙着干活。

  现在老妈的日常生活,就是美美的去镇上烫头,而且还喜欢把头发染成棕色。又穿一些自认为很时髦,其实早就不流行的衣服。

  眨眼看去,仿佛90年代的沿海时尚女性。

  那是她以前去羊城打工,对时尚靓丽的第一印象,一直梦想着自己也能那样打扮。

  只能说,老妈跟穿花衬衣、沙滩裤,戴着墨镜骑摩托车的老爸非常般配。

  老妈打麻将属于常胜将军,但即便儿子有钱了,她在村里也只打5毛钱的麻将。跟她对战也全都是老手,半天时间输赢顶多二三十块。

  有些村民却牛逼得很,钱虽然赚不到几个,麻将却要打5块钱的。输赢动辄好几百。

  一边吃饭,一边闲聊。

  说到麻将,老爸绘声绘色讲起村里的大新闻。

  “就这个月的事,”陈兴华兴奋道,“天天有人开车到村里扎金花,钱都是用箱子装的。他们雇佣村里的闲汉,每个山头站一个人放哨。放哨一天给一百块钱。前几天被人举报了,抓赌的直奔他们打牌的地方,吓得这些人把钱倒进河里。”

  陈贵良上辈子就听说过这个事情,但还是给老爸捧哏:“哪来的有钱人啊?”

  陈兴华说:“有人是本地口音,有人是蓉城口音,还有人是酒城口音。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生意的,反正开的都是好车。”

  “抓到了没?”陈贵良问。

  陈兴华说:“在山里抓到两个,在农民家抓到四个,剩下的听说是去自首了。村道只有一个出口,他们的车被堵着开不出去。倒进河里的钱,警察也让村民捞起来。还有一个逃到你六爷家里,把钱塞到床底下,说是送你六爷的。你六爷怕事,全交给警察了。”

  如此精彩的故事,足够村民们聊好几年。

  奶奶问道:“小边爱吃什么菜?我明天就做。”

  边关月说:“奶奶做的菜我都喜欢。”

  奶奶眉开眼笑:“那我就做两个拿手的。”

  今晚的菜很多,直接倒掉浪费,明天中午还是以剩菜为主,晚上年夜饭才换全新的。农村人节俭惯了,并不觉得用剩菜待客有什么问题。

  尤其是明天早晨,肯定是用剩菜下面条。

  川内对一道好菜最高的赞誉,就是:这个剩菜别倒了,我要留着明天下面。

  吃过晚饭,老爸带他们去参观房子。

  “建房子和装修,都是我亲自设计的,连电线怎么走都是我设计的……”

  陈兴华的语气非常得意:“那边是猪圈,那边是养鸡养鸭的。那两间房都是粮仓……一楼只有主卧,次卧和客房都在楼上,我带你们去看……这是你妈种的花,月季和茉莉开了很香……”

  边关月非常捧场:“这房子真大,足足有三层。”

  陈兴华说道:“这样的三层小洋楼,我们整个村只有六栋,其他人顶多建两层楼。”

  村里不缺有钱人。

  以前最有钱的两家人,90年代中期就数十万家产。一个在蓉城开了家制衣作坊,一个在隔壁酒城倒卖杂牌酒。

  但现在全都落魄了——因为赌博!

  谁有钱就会被职业赌徒盯上,隔着几个镇都能找上门来,利用各种套路引诱富人玩牌。

  有那么多前车之鉴,老爸老妈现在都只玩小牌,单次输赢绝对不超过一百块。

  “小边,你今晚睡哪间客房?”老妈抱着被褥上楼问。

  边关月说:“都可以。”

  “那就这间吧。”老妈随便选了一间。

  参观完家里的新房子,陈贵良带着边关月,回一楼陪奶奶看电视。

  陈贵良说:“娘娘,关关小时候学过川剧。”

  一向平静的奶奶,表情居然有点激动:“现在还有人学川剧吗?我一个都遇不到。”

  边关月笑道:“我给你奶奶唱一段。”

  “好,你唱。我给你打板眼。”奶奶迫不及待。

  一老一少,一拍一和,仿佛在戏曲声中穿越时空。

  奶奶最后甚至跟边关月对唱,她们唱了足足一个多钟头。

  趁着两人在唱戏,老爸把陈贵良拉去主卧:“小边家里是干什么的?”

  陈贵良说:“做生意的。”

  老妈也跟进来:“性格很好,这姑娘不错。你可不要在外面乱来。村里以前在蓉城开制衣厂的刘耀明,他败家可不止因为打牌。他是离婚娶了个狐狸精,本来打牌没输完家产,那狐狸精把剩下的钱给卷跑了。”

  陈贵良无言以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