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阅读>历史小说>复山河>第四百五十章 、混乱的开端
  “成国公,怎么突然就走了?”

  迟疑了片刻之后,永宁帝开口询问道。

  “陛下,收到右路军被围困的消息,成国公悲愤欲绝。

  当场喷出一口鲜血,不等御医救治就去了。”

  传讯的太监,急忙解释道。

  勋贵系在大虞一家独大,但内部依旧分成了多个派系。

  昔日的勋贵系四大巨头,背后分别代表四波人。

  这种格局,并不是纯粹源于利益,更多还是政治需要。

  军中的四大派系虽然有竞争,但在核心利益上没有直接矛盾,派系分化主要是做给外界看的。

  在哪个总督麾下任职,就归属于哪个派系。

  人事调动离开,阵营派系自动发生变化。

  大家互相牵制着,也算另类的权力制衡。

  随着舞阳侯的战死,这种权力格局,第一次被打破。

  原本归属他的一系力量,大部分折损在了战场上。

  为了安皇帝的心,景李两家并未趁机扩张,而是放任这些残余力量成为新的派系。

  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后续的军事调整中,这部分人大都晋升到了北疆任职。

  现在的右路军,主要是景家一系的将领,其中充斥着大量的景家子弟。

  一旦这支队伍发生意外,景家在军中的布局,就会毁于一旦。

  没有了军中力量的支持,下一代成国公别说留在权力中心,连自身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在景国良担任首辅期间,可是得罪了不少人。

  景家势大的时候没人敢动,一旦进入衰落期,四面八方的饿狼都会扑过来。

  本就病重,再遇上这样的打击,撑不住是正常的。

  对永宁帝来说,成国公正常死亡,相当于少了一个心腹大患。

  怎奈景国良死的不是时候,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势必对军心士气造成影响。

  “陛下,当务之急是善后。

  右路军危在旦夕,朝廷必须尽快做出抉择。”

  见皇帝要发怒,徐忠恩急忙劝说道。

  人死不能复生,再讨论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要保住右路军。

  本来大虞朝的权力,就处于失衡状态,再没了右路军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景李两家相互制衡,皇权还能维系。

  倘若一家独大,后续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保证。

  “嗯!”

  “立即召集朝臣过来议事,让礼部起草治丧事宜。

  通知禁军加强戒备,严防一切变故。”

  冷静下来的永宁帝,当即做出了决定。

  景国良之死影响太大,搞不好军中还要出乱子。

  在这种敏感时刻,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

  “你们几个,似乎有心事?”

  望了一眼三个愁眉不展的儿子,李原开口询问道。

  自家的儿子,他最是了解。

  想要在他面前藏住事,那是不可能的。

  “父亲,成国公薨了!”

  李森一脸忐忑的回答道。

  原本他们是想封锁消息,不让自家父亲操心,怎奈此事在军中已经传开。

  外面都挂起了白帆,想藏都没法藏。

  “哎!”

  “让人安排车马,我要去送他最后一程。”

  李原强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说道。

  身边的旧人不断离去,不服老都不行。

  “父亲,您的身体不适合外出。

  现在成国公病故,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需要您稳定大局呀!”

  李森急忙劝说道。

  景国良死的太快,长子还在赶来的路上,根本来不及完成政治资源移交。

  眼下不光是景家一系人心最混乱的时候,也是整个勋贵系最彷徨的时候。

  丧失了一位当家人,许多的事情,都没法顺利进行。

  迭加右路军被围困的噩耗,这场大战的前景,着实令人担心。

  “身体不好也必须去,我必须亲自确认景兄是正常病故,这关系到我们接下来的安排。

  你们秘密派人,在暗地里调查一下,为景兄诊治的那些御医。

  为父不相信,景兄这么快就病故!”

  李原神色凝重的说道。

  看得出来,他是怀疑上了景国良的死因。

  没有办法,实在是太过巧合。

  一名辅政大臣病故正常,永宁朝的八位辅政大臣,半数都是突然病故而亡。

  另外几位死法,同样凄惨。

  庞阁老猝于任上,徐文岳在朝堂上被人下了黑手,最惨的左光恩被逼自杀。

  作为硕果仅存的独苗,想不多想都难。

  心中有了怀疑,越看越觉得不正常。

  “父亲,您是说……”

  话说到一半,李森急忙选择了闭嘴。

  有些事情可以想,但在没有证据前,绝对不能说出来。

  一旦确认景国良之死存在问题,朝野上下势必引发轩然大波。

  到时候勋贵系不造反,都算是忠君爱国,指望大家誓死报效朝廷是不可能了。

  “不是为父说,而是有人想要出现这种局面。

  陛下耳根子软,很容易被人利用。”

  强行替永宁帝辩护了一句,可这种刻意掩盖,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只要查出有问题,永宁帝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解释没有意义,大家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皇帝要干一件事,不需要亲自下旨让人去干,一个眼神暗示就能达到目的。

  历史上的众多政治事件,大部分都是一笔糊涂账。

  有阴谋诡计,有机缘巧合,还有的纯粹是误会。

  甭管真相是什么,都不影响最终结局。

  ……

  成国公病故,礼部以最快速度,搭设起了灵堂。

  孝子贤孙们还在路上,军中将领已经接二连三赶来祭拜。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杀气。

  让负责充当迎宾的礼部侍郎,很是头疼。

  成国公之死,又不是他的责任。

  这帮武夫把怨气往他头上撒,完全是无妄之灾。

  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招惹成国公。

  “大人,镇远侯到了。”

  收到这个消息,杜侍郎急忙起身迎接。

  内心深处,他已经忍不住骂娘。

  早知道这苦差事如此棘手,就该学习礼部尚书战略性“病倒”。

  成国公和镇远侯病重,在军中根本不是秘密。

  现在已经死了一个,剩下的一个不安心养病,还跑出来蹦弹。

  万一不小心,在祭奠过程中出点儿意外,他可兜不住。

  “陛下,来过了么?”

  没理会杜侍郎的客气,李原当即问出了关心的问题。

  按照礼仪规制,正常情况下王公贵族死亡,皇帝只需要打发人代为祭奠即可。

  可现在明显不是正常情况,成国公不光死于任上,更是死在御驾亲征途中。

  出于安抚人心的需要,皇帝也该亲自走一趟。

  “陛下,打发徐公公来过了。”

  杜侍郎一脸忐忑的回答道。

  事实上,永宁帝没有亲自过来,他也觉得皇帝太过薄凉。

  对大虞朝来说,成国公可是力挽狂澜的大功臣。

  活着的时候,权势地位就达到了顶峰,死后也该予以哀荣。

  尤其是在子嗣,都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朝廷更需要重视其身后事。

  在普通人眼中,皇帝亲自祭奠是荣耀。

  搁在勋贵身上,这就是政治表态。

  很明显,永宁帝不想看着勋贵系继续做大。

  舞阳侯的身后事,他就没有露面。

  现在轮到成国公的丧事,他同样不想露面。

  倒不是铁石心肠,主要是政治上,不容许有柔情。

  勋贵系的柱石再去一位,正是需要稳定人心的时候。

  一旦皇帝亲自祭奠,就会被人百官认为这是政治表态。

  到时候一大堆的投机者,都会顺势倒向勋贵系。

  勋贵系摇摇欲坠的局势,立即就能稳定下来。

  没有了成国公,还会有其他勋贵上来补位,很容易完成权力平稳过渡。

  对勋贵系是利好,对朝中其他派系,就是一场灾难。

  勋贵系继续执掌朝政,大家还怎么混?

  不光百官不想看到,永宁帝更无法容忍。

  “知道了,你下去吧!”

  李原挥了挥手说道。

  确定了皇帝没来,虽然让他很是失望,但也在预料之中。

  “下官告退!”

  说完之后,满头大汗的杜侍郎,急忙从灵堂中退了出去。

  镇远侯要干嘛,不是他有资格过问的。

  “劳烦老先生,检查一下景兄的尸体。”

  打发了礼部官员后,李原强忍着悲痛,对随行的仵作吩咐道。

  “侯爷言重了,小人定当竭尽所能。”

  说完,在李家三兄弟的帮助下,缓缓打开了棺木。

  “没有外伤和中毒迹象,不过国公爷死前有过大出血,疑似有药物相克,或者是食物相克。”

  半晌功夫后,老者晃晃悠悠的说道。

  哪怕不懂政治,他也知道这样的结果,传出去会出大事。

  可职业素养,又不允许他说谎。

  “盖上吧!

  今天的事情,还请老先生代为保密。

  我们只是过来祭奠景兄,并没有其他事发生。”

  李原平静的说道。

  对眼前的结果,他非常不满意,可又不得不先捂盖子。

  以景国良的身份地位,饮食起居都有专人负责。

  包括御医开的方子,都会有人检查确认没问题之后,才会使用。

  “药物相克”,或者是“食物相克”,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发生的。

  “侯爷,或许可以派人检查一下,国公爷生前用的器物。”

  老仵作略显持续的说道。

  事实上,他是不想多事的。

  经验告诉他,介入的越多,就会死的越快。

  可李原的礼遇,让他忍不住多嘴。

  “多谢先生提醒!”

  “李来,取百两纹银赠与先生。”

  李原缓缓说道。

  如果换个时间点,他多半会选择灭口。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身体到了这一步,他也没多久好活的,没心思替大虞收拾烂摊子。

  无需担心消息走漏,他自己就准备把事情捅出去,顺便向永宁帝要个说法。

  到了这种时候,甭管永宁帝是否对景国良出手,都不再重要。

  关键是政治补偿,必须要争取到手。

  右路军身陷重围,景家的局势危在旦夕。

  如果皇帝不明确表态予以支持,后续少不了一些列的麻烦。

  一旦景家倒下了,一家独大的李家,也就陷入了众矢之的。

  在他活着的时候,能够压制各方不服,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朝中的权势,还能更进一步,真正实现权倾朝野。

  可一旦他故去,袭爵的幼子,根本无法接收这笔庞大的政治资源。

  年长的三个儿子,倒是已经出仕,但庶子的身份限制太大。

  别说是让外界买单,就连李家内部,都不会容许他们掌权。

  最有能力接收权力的李牧,又远在万里之外。

  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陷入众矢之的,那可就要命了。

  现在出手拉景家一把,既是在帮政治盟友,也是在为李家的未来铺路。

  渡过了眼前的政治危机,后续大部分沉寂几十年,等到下一代皇帝上位,他们还是大虞朝最显赫的贵族。

  ……

  临时行宫。

  刚下令各部救援右路军,就收到李原前去祭奠成国公的消息,让永宁帝很是恼火。

  说好的卧病在床,突然又能出门,这不是把他当傻子耍。

  不过刚死了首辅,哪怕怀疑李原装病,他也不敢做什么。

  “陛下,负责给成国公治病的御医,突然自杀在了营中。”

  郑英逸慌乱的闯入营帐中说道。

  成国公前脚刚死,御医后脚就去了,摆明告诉外界成国公死的有问题。

  人是皇帝派去的,搞不好一众勋贵系将领,直接把账算到皇帝头上。

  “查!”

  “立即封锁大营,严查此案!”

  永宁帝第一时间下达圣旨。

  要命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理智告诉他,如果找不到幕后黑手,他又会沦为背锅侠。

  上一任首辅的死,百官就把账算到了他头上,险些动摇了皇权。

  再来一次的话,谁都兜不住。

  见识过勋贵们闹腾的能耐,他可不敢背这口要命的锅。

  “陛下,从锦衣卫的调查来看,成国公之死没有问题。

  更像是有人在刻意制造,成国公遇害的假象,以扰乱军心!”

  郑英逸忐忑的解释道。

  刺杀成国公,难度实在是太大。

  随便怎么布置,都难以凑效。

  相比之下,弄死几名御医,就要简单的多了。

  趁着成国公死后,营中出现混乱的契机,再补充一些伪造的证据,一起谋杀案就成型了。

  哪怕被查清也没用,那么多勋贵将领,总会有几个怀疑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