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噩长夜小说 > 大不列颠之影 > 第二百零九章 是前途无量,还是前途有量,亨利,你自己掂量
  儒勒斯餐馆(Rules)的侍者手中银托盘托着半打冰镇牡蛎,从侧门款款走来。

  布莱克威尔凝视着侍者手里的冷盘。

  牡蛎壳边泛着细碎的白霜,柠檬片铺得极为整齐,浅红色的醋渍洋葱丁盛在一枚小银碟中。

  一时之间,他的精神有些恍惚,仿佛时钟倒转,回到了几年前。

  彼得堡的沙龙舞会,水晶灯如瀑布般垂下,厅堂里的烛火映照着四壁鎏金的镜框。

  他穿着雪白的礼服衬衫、亮面长靴,手上戴着上好的狐皮手套,马甲上崭新的银扣能够倒映出灯光。

  舞会的女主人是叶卡捷琳娜·戈利岑娜公爵夫人,布莱克威尔还记得那晚,她亲自拉着亚瑟爵士和布莱克威尔走进前厅,一口气向他们介绍了五位公爵的女儿和三位部长的姊妹。

  那晚的冷盘就是波罗的海的牡蛎,用高脚水晶碗盛着,下面压着冰块,金边的夹子看起来干净利落。

  旁边的席位上坐着的是普鲁士公使的千金,那姑娘年轻俏皮,性子活泼,说起法语时还带着点萨克森口音。

  “请慢用。”侍者轻声说着,将冷盘放到了他和亚瑟之间。

  布莱克威尔回过神来,忽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幻象就像是冷盘中融化的冰,在他的眼前留下一片泡影。

  牡蛎还是牡蛎,冰片还是冰片,可是……

  如今没有烛光高悬的拱顶,没有女伯爵挽着他手臂,更没有人用一口柔软的法语问他:“先生是喜欢马德拉酒还是香槟?”

  一想到这儿,布莱克威尔的眼眶都禁不住湿润了。

  如果不是亚瑟就坐在他的面前,这位外交部秘书处的高级抄写员险些痛哭流涕。

  “你脸色不太好。”亚瑟看了他一眼:“洗手间在里面,需要去洗把脸吗?”

  布莱克威尔强行挤出一个笑容:“可能是最近熬夜太多,没休息好……”

  亚瑟没有追问,只是举起酒杯轻轻碰了碰桌沿:“在Rules,你得学会慢慢来。来,亨利,敬你的改过自新。”

  布莱克威尔没作声,只是抬起酒杯与亚瑟轻轻相碰,随后闭着眼睛猛地一饮而尽。

  亚瑟拿起一片柠檬,把汁水挤在牡蛎上,但还不等他开口,便看见布莱克威尔放下酒杯,不顾形象的抬起袖子一抹嘴道:“爵士,您还常去格林威治那边吗?”

  亚瑟捏着牡蛎壳:“偶尔,我在格林威治还有几个老朋友,他们隔三差五会请我去那里吃鱼宴。”

  “啊,原来如此。”布莱克威尔点了点头,假装是在对菜单上的酱料种类感兴趣似的看了几眼,然后试探着开口道:“那……像您这样的职务,手头应该经常会有些文件……需要人协助校对、汇整吧?”

  “你是指哪方面的文件?”亚瑟打趣道:“送到高加索的那些?”

  “呃……倒也不是特指哪一类。”布莱克威尔红着脸道:“我只是想着……如果您手边正巧有一些内容需要经办,而恰好又缺人……我当然不是说我比别人更合适,只是……我们曾在彼得堡共事,彼此多少也算了解。”

  他这番话说得极慢,每个转折都小心翼翼,仿佛生怕哪个措辞不当会把这个唯一能救他的老上司给得罪了。

  亚瑟没有立刻回应,他只是低头拨了拨碟中那只牡蛎,像是在判断它的新鲜程度,又像是在掂量这番话背后的斤两。

  布莱克威尔顿时感到一阵无声的威压按在了他的头顶,他正要硬着头皮再开口,亚瑟却忽然淡淡一笑道:“你知道吗?亨利。如果你当年在彼得堡说话能这么委婉,也许你那封调令的措辞说不准会更体面一点。”

  语罢,亚瑟举起酒杯,不紧不慢地饮了一口:“不过嘛……既然你都绕了这么一大圈来开口,我要是还假装听不懂,那未免就显得太不仗义了。”

  布莱克威尔轻轻吸了一口气,手背下意识地在膝盖上摩挲着:“爵士,您是了解我的……我只是……只是不想永远坐在秘书处的那张桌子后面。”

  亚瑟放下酒杯,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是吗?不喜欢秘书处的位置?”

  “当然,只要不在秘书处待着,您把我弄到什么地方都行!”布莱克威尔这句话说得太快,说完才意识到自己的语气有些失控,于是连忙端起水杯掩饰性地抿了一口:“我不是不喜欢秘书处的位置,爵士……我是受够了。”

  他抬起头望着亚瑟,笑容有些苦涩:“您知道我在哪一刻开始感到不对劲吗?不是在我被调回伦敦之后,也不是在我发现工钱不涨的时候。而是那年春天,帕麦斯顿子爵把一份备忘录打了回来。那份备忘录是我写的,为此,我查了三次原始资料,连续改了五稿,全程盯着。可文件打回我手上的时候,我才发现备忘录的署名上写的不是我,而是刚调进来的贝克特。”

  说到这里,布莱克威尔喝了口闷酒:“我去问主管,他说你刚来,还年轻,要积累,贝克特走的是内线推荐,他的名字挂上去,可以让流程顺畅一点。”

  说到这里,布莱克威尔笑了一声:“是啊!挂上去是为了流程,拿下来是尊重等级。我不是怕干活,我可以通宵达旦的干活,可以帮别的部门调出四十年前外交条约的原文出处。我曾经真心觉得,只要勤奋、有才干,哪怕出身寒微,也能靠近权力的圈子。但我受不了的是,这地方根本不看你干了什么,白厅的台阶根本就不是让人往上走的。爵士,我不是在奉承您,但您走到今天这个地位,简直堪称奇迹。”

  虽然这些话都是布莱克威尔的牢骚,但实际上,他的这些牢骚话确实也是实际情况。

  纵观白厅各部,外交部绝对是毫无疑问的最保守的官署。

  因为在外交部看来,外交事务本质上属于王室事务的延伸。

  因此,处理国家关系的人员理应出身于有教养、有地位的家族,出身比才能更重要也是圈子里默认的准则。

  哪怕是辉格党当政时期,其余各部门都开始小规模试水考试聘任之际,外交部依旧维持了他们私人引荐外加推荐信的入职模式,以致于外交部的大量职位都被各色贵族和政治人物的亲属占据,兄弟同署、父子同厅的现象在这里简直是见怪不怪了。

  当然了,外交部情况糟糕不代表其他部门就能好多少。

  甚至于亚瑟·黑斯廷斯爵士,这位令无数白厅下层事务官引以为傲的底层崛起代表,他能够从内务系统中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也是仰仗于苏格兰场的特殊性。

  首先,由于苏格兰场本身是个新设部门,这样的特殊环境使得亚瑟天然拥有了更大的上升性。

  其次,对于那些世家子弟来说,警察这个身份实在太不体面。

  别说是苏格兰场刚设立那会儿,哪怕是现在,也没看见哪个贵族子弟主动申请加入苏格兰场的。

  在种种机缘巧合的作用下,才造就了他的今日。

  正因如此,他的成功路线确实不是正常人类所能复制的。

  就算正常人也有他的机遇,但是别忘了,您还得保证吃颗枪子儿都不死呢。

  不过,亚瑟肯定不会把他的实底都给交了。

  但是,即便不交实底,他也有的是办法让别人从命。

  毕竟对于布莱克威尔这样的人来说,只要他们认清现实,就会明白,亚瑟的上限就是他们的上限。

  因为在偌大的白厅,真正愿意给他们机会,提拔他们到关键岗位的,除了亚瑟·黑斯廷斯爵士以外,还真就找不出几个了。

  亚瑟的刀叉在瓷盘上停了一瞬,他缓缓抬头,似笑非笑地看着布莱克威尔。

  “如果你真的受够了外交部……”亚瑟开口道:“那不如考虑一下换个地方。”

  布莱克威尔一怔:“换……地方?”

  “我现在手头正好缺个秘书。”亚瑟拿起餐巾擦了擦手:“你也知道,我是警察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委员会的秘书处是归我领导的,职责嘛,主要是负责外勤调度、军警协同、火灾预案和疫情防控之间的联动问题。不过……亨利,我丑话说在前头,你过去的话,一个人得顶三个人用。”

  布莱克威尔一下子没听清:“秘书?”

  “准确的说,是秘书处的副处长,全职的三等书记官,编制挂在内务部。”亚瑟顿了顿:“不过内务部的薪酬标准没有外交部高,三等书记官的年薪也只是九十五镑起,但会附带租房津贴之类的额外收入。”

  布莱克威尔的呼吸都顿了一拍,酒杯险些没拿稳。

  他看着亚瑟,一时间竟不知道是该欣喜,还是该防备。

  “您是说真的?”他下意识地问道:“我还以为……以为……”

  “以为我顶多给你一个临时借调的名义,让你去给我搬文件?”亚瑟笑着挑眉道:“还是说,你以为我能不翻你的旧账就算仁至义尽了?”

  布莱克威尔低着头不敢说话,脸上掠过一丝愧色。

  “放心,我的确不打算翻旧账。”亚瑟的语气很平静:“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这种级别的调动……得经过外交部常务次官白克豪斯爵士的批准……”布莱克威尔小心翼翼地开口道:“而且内务部那边,内务部常务次官菲利普斯先生对我的印象一向……呃……不是很好……”

  “他们两个?他们两个用不着你考虑。”亚瑟将餐巾往盘子里一扔:“等你把事情干完,回头直接去外交部递辞呈,我会给你一封推荐信,带着它去内务部报道。菲利普斯那边我来搞定。”

  布莱克威尔睁大了眼睛,他愣了一下,然后有些激动地脱口而出:“您是认真的?!”

  “你现在说这话就太早了。”亚瑟把刀叉整整齐齐地并排放回餐盘上:“我说了,等你把事情干完。”

  布莱克威尔忽然警觉,他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什么事?”

  亚瑟握着酒杯转了一圈,像是在确认酒已经醒得差不多,随后才像是忽然想到似的,笑着问了一句:“外交部秘书处……你现在是在哪个科室?”

  “第二抄录组。”布莱克威尔下意识地回答。

  “那你应该清楚,秘书处的职责是什么吧?”

  “当然。”他几乎条件反射般的回答道:“秘书处负责整理和汇总各个外派使馆、领事馆、外务官员和驻军传来的报告和文件,并按照事务类型分类编目,移交上级评估、整理或呈送国务大臣。我们也处理草拟文件的副本,编校议事笔录,以及……一些非正式渠道的书面来函。”

  “很好。”亚瑟点了点头:“我需要你替我‘整理’几份函件,这种事对你来说,难度应该不大吧?”

  “请问……是哪一类函件?”

  亚瑟从容地替布莱克威尔添了杯酒:“是几份关于比利时王室的,或者更确切说,是利奥波德本月访英后,他与帕麦斯顿子爵之间所有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的会议记录,相关官员提交的备忘录、会谈摘要、通信草案……如果其中还能包括比利时使馆、外交部欧洲事务科,以及王室外交顾问团的往来函件……那我想,今年警务专员委员会拨给秘书处的津贴补助应该可以更富裕一些。”

  布莱克威尔的神情瞬间收紧了几分,看向亚瑟的眼神也有些变了味道。

  利奥波德一世此次访英,可不仅仅是为了看看继位后的侄女,更是为了与英国磋商解决林堡和卢森堡问题。

  1830年比利时革命时,荷兰治下的林堡和卢森堡也发动起义响应比利时。

  尤其是林堡的马斯河沿岸城镇,大批民兵在几日内便控制了关税站与兵营。

  卢森堡西部也有不少村镇升起了黑黄红三色旗,公开效忠新成立的比利时临时政府。

  正因如此,比利时人普遍将这两地视为比利时不可分割的领土,而在比利时革命初期,几乎没人怀疑它们会与比利时一同走进独立的未来。

  然而,这种乐观很快被现实打碎。

  卢森堡名义上虽然属于荷兰王国统治,但其实早在1815年就成为了德意志邦联的成员国,由普鲁士军队驻防。

  而那座被誉为“北方直布罗陀”的卢森堡城堡,自拿破仑战争后便一直是普军骑兵的栖身之地。

  正因如此,比利时独立军最后连城门都没摸到,便在普军远程火炮的警告下灰溜溜地撤退了。

  而林堡的问题则更为棘手。

  这块地形狭长、矿藏丰富的边陲之地不仅是比利时通往德意志的门户,也恰好卡在了荷兰与德意志之间的战略咽喉。

  普鲁士早就盯上了这条通往鲁尔的运输走廊,而荷兰人也坚决不同意向比利时让出林堡首府马斯特里赫特。

  这几年,英国和法国虽然口头上承认比利时对林堡和卢森堡的事实控制,可每当提起正式边界划定时,英法两国又不愿意为了比利时,去直面来自普鲁士、奥地利、荷兰和俄国的压力。

  1831年在伦敦签署的《十八项条款》原本试图以妥协的方式给予比利时部分主权认定,可随着荷兰拒绝签署,战争又再度爆发,紧接着,法国干涉、英国调停,最终局势就这么被强行冻结在了一个不战不和的僵持阶段。

  表面上林堡属于荷兰,实际上却是比利时在管理。

  表面上卢森堡归荷兰国王所有,实际上普鲁士却不让任何非德意志邦联成员涉足……

  布莱克威尔的喉结动了动,他觉得有点喘不上气。

  亚瑟开出的条件听起来的确诱人。

  内务部三等书记官,副处长头衔,摆脱外交部那间陈年发霉的旧事务室,甚至不再需要每月看贝克特的字迹在备忘录上横行。

  但越是诱人,越是不对劲。

  一份名单、一张桌子、一间办公室,说给就给?

  这可不是亚瑟·黑斯廷斯爵士的风格。

  “爵士。”他斟酌着开口,嗓音有些颤抖:“我冒昧问一句……您要这些材料,究竟是为了谁?”

  亚瑟挑起眉毛,没有接话。

  布莱克威尔继续小心翼翼地说:“我的意思是……我当然不是怀疑您——绝无此意,只是……这几年,外交部内部多少有些风声,说是有些旧大陆的使馆在议会选举前想搞点……方便交易。像荷兰、奥地利,有时候为了争取中立立场,或是影响报纸走向,他们……偶尔也会……呃,通过某些渠道……”

  说到这里,布莱克威尔忍不住给了自己一巴掌,他终于还是没忍住问了出口:“您……您该不会收了荷兰人的钱吧?”

  亚瑟啧一声,靠回椅背:“你确实有点进步了,亨利,至少这回你没猜我是和高加索的切尔克斯人有什么牵连。”

  布莱克威尔此时肠子都悔青了,他今天就不该上那辆车的:“那……那您总得给我交个底吧,总不能让我两眼一抹黑……”

  “你干的是秘书处的活,不是情报处。”亚瑟叼起烟斗打着了火:“我让你调材料,是因为你知道在哪儿找、怎么调、怎么抄,不是让你去盘查文件背后有什么隐情。”

  “可……”布莱克威尔试图为自己辩解:“那些函件等级很高,有些我连副本都没权限看……”

  “但你有办法拿到。”亚瑟淡淡道:“亨利,别忘了我在彼得堡教过你什么。你比我更清楚哪位处长下班最早,哪位值班秘书喜欢喝酒回家,哪份资料需要原文存档,哪份备忘录只保留概要。”

  他说得云淡风轻,但布莱克威尔听得一身冷汗。

  “况且我也不是第一次让你干这种事了,不是吗?”亚瑟吐出一阵烟雾:“三等书记官的位子就放在你的眼前,究竟是前途无量还是前途有量,你心里得掂量掂量。” 大不列颠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