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噩长夜小说 > 1980:从报名参军开始 > 第382章 招标
  下了班,陪爹妈吃完饭,王延光就跟白秀云带着孩子回了家属楼,然后到朱文斌家里拜访。

  领导安排了工作,可不能傻愣愣直接做,最好先私下里沟通下,领会领导的意思,这样拿出来的东西才好通过,不然就等着一遍又一遍的改吧。

  “领导,我以前也没干过这种事,有点不知道咋下手,所以来向您请教下。”王延光和朱文斌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便直入正题。

  “你没干过,我也没干过啊!”朱文斌一摊手,“你那么多战友,好多都在大城市,之前就没听他们讲过?说不定有些经验我们也能用得上么。”

  见朱文斌是真没有啥想法,王延光才说道,“倒是也听过一星半点的消息,据说有些地方是根据您说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还有今年颁发的《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法决定承包人。”

  “哦?你具体说说?”朱文斌似乎来了兴致。

  “简单的来说就是先确定要承包出去的项目,报给上级单位备案,注明工程名称、地点、规模、资金等基础信息,该申请批准的申请批准。”

  “然后组建专门的招标小组,指定负责人,明确成员职责,编订招标文件,主要包括投标截止时间、评标标准、工程内容、工期要求等。”

  “文件编订完毕、招标小组审核通过,就对外公布,或者张贴告示、或者在报纸上刊登招标信息,也可以直接向特定人员发放招标通知书,邀请他们来参加招标。”

  “每个项目最少需要三家以上参加招标,先给他们介绍项目基本情况,允许他们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撰写标书,主要包括工程报价、工期承诺、质量保证等等。”

  “到时间就开标,现在我们放出来的项目都比较简单,招标小组根据报价等综合因素选出中标者就可以,要是遇到大项目,还得组建专家委员会,从专业角度给出结论。”

  “选出中标人,就跟他们签署合同,然后按照合同执行,工程做得好就按阶段结款,没做好就按合同给与相应的惩罚......”

  “听起来倒是比较规范,集体决定避免了私相授受的问题,有合同也好追责。”朱文斌听完琢磨了一会儿,才缓缓点头。

  他说的换个角度解释就是集体决定方便甩锅,个人拍板倒是痛快了,可做工程这种事情大家都清楚,就没有十足把握的时候,万一出个大问题,那就该拍板的人背锅了。

  招标的话就变成了招标小组集体负责,总不能都处理了吧?只要操作得当,还是有挽救的机会,起码比个人拍板容易。

  合同也是好事,朱文斌就算是一把手,也不能吃独食,总归还要把一些机会分给别人,就拿唐宝生来说,要是一个项目都不给他,他肯定不高兴。

  要是唐宝生拍板的项目出了问题,朱文斌直接处理也伤感情,有合同在就好说多了,白纸黑字写着,总不能不认账吧?

  至于能不能把好项目交给自己中意的人,朱文斌丝毫不担心,招标小组又咋了?他还能连这都管不住?

  朱文斌立刻领会到,这种模式对他的诸多好处。

  啧,这王延光还真是个当领导的好苗子,开完会才多长时间?就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还有专门的文件做背书,到底是去外面见过世面的人,就是有办法。

  “那就按照你说的,先写个东西出来,然后我们上会讨论吧。”

  “好,等写好草稿,我先拿过来请您帮忙提提意见。”

  “嗯。”朱文斌点点头,对他的态度很是满意,这肯定是他先同意了才能上会么。

  “哦,对了,关于承包人,你有熟悉、合适的没有?”

  “我也不认识太多人,就是觉得项目上那几个小队长有这个潜质,他们一路从黑龙潭干到现在,经验丰富、对项目也熟悉,让他们负责具体施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王延光在“负责具体施工”几个字上读了重音。

  朱文斌秒懂,“哦,你是说他们几个啊,倒是也挺合适的,就是承包项目,不光是施工的事情吧?还要跟局里对接、协调物资啥的,他们也行?”

  “那估计还差点,他们一天到晚都是闷头干活,哪懂这些啊,他们想参加招标,还得和熟悉这些的人合作才行。”这些人从哪儿找?那还不得您介绍?

  过了几天,王延光就写好了草稿,朱文斌看后提了几个小意见,再修改一番就正式上会讨论了。

  参加会议的其他几位,也跟朱文斌一样,马上领会到了这种模式对他们的好处,所以简单地调整下,就顺利通过了。

  王延光提的几个项目也挺合适,于是朱文斌马上组建了招标小组,他亲自当小组长,今天开会的都是组员,到时候大家都能说得上话,有想照顾的人也方便照顾,可谓皆大欢喜。

  撰写标书的任务又落到了王延光头上,他让杨建武从外面弄了份标书回来,交给陈明杰,由他来负责初稿的起草工作,都当副局长了,总不能这些活也自己干吧?

  标书还没编纂完毕,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就听到动静找上门来了,“王局长,听说局里要把小南山、茶坊店的一些工程拿出来承包给私人?”

  “是有这么回事。”

  “那我想干行不行?”

  “只要有资格,都能报名,最后给谁还要看招标结果。”

  “要求啥资格?”

  “起码得有熟悉水电站建设的人吧?”

  “我倒是不太懂,但是能找到这样的人行不行?”

  “那自然是可以的。”

  “好,谢谢王局长,那我就先回去准备了。”

  “东西拿走。”

  “没别的意思,就是感谢您教了我这么多东西。”

  “不需要这些,只要你们能把工程做好就是最大的感谢。”

  拉扯一番,来人只好提着东西走了。

  然后魏科顺、白金义、王箱盛等人突然发现,为啥最近找自己拉关系的人变多了呢? 1980:从报名参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