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阅读>历史小说>贼天子>第一千零二十章 言语俱是大政
  张遂跪在地上,苦着个脸,不敢说话。

  杜相公就显得云淡风轻许多,他对着李云笑着说道:“做六部侍郎,就不太好做使臣了,给他个礼部员外郎或者郎中,让他去吐蕃,这才合适。”

  张遂依旧低着头,一言不发。

  他知道,这是两个“大人”在开玩笑,这个时候,他这个“小孩儿”,没有插嘴的资格。

  李皇帝眯着眼睛,看着跪在地上的张遂,懒洋洋的抬了抬手。

  “起来罢。”

  如果是三年前,李皇帝还真有可能把这厮弄到吐蕃去,要是能搞好跟吐蕃人的关系,那自然是好,若是搞不好跟吐蕃人之间的关系,说不定吐蕃人就把他给弄死了。

  到时候,李皇帝还可以趁势兵进吐蕃。

  不过现在,江东新政搞得不错,至少李云收到的各方面的消息,都说江东新政搞得不错。

  李云不认为,偌大一个江东上发生的大事,有谁能够瞒过他的耳目,因此,江东新政,目前算是基本上成功了。

  到目前为止,整个江南东道的商业繁盛,已经超过旧周时期,甚至是超过旧周鼎盛时期,因为朝廷鼓励经商,江东道的海洋贸易,这几年都已经有了萌芽,只要不出意外,将来一定蓬勃发展。

  这些数目,足以让中书几个宰相,都无话可说,朝廷里没有谁会再反对李皇帝的新政。

  即便是有。

  李云如今,也有足够的理由,硬生生把这些反对的声音给全部压制下去。

  因此,现在要紧的就是把新政,逐步推广全国,首先是在沿海地区推广,进而推广全国。

  李云的打算是,十年之内把这个事情做成。

  他的最终目标是,在他的有生之年,在这个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里,用商税替掉三成到一半的田税。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张遂就成了很要紧的人。

  张遂起身,毕恭毕敬的低头行礼:“多谢陛下。”

  李皇帝本来,坐在软榻上,这会儿已经站了起来,他把手里的图画递给杜谦,开口道:“这是吐蕃人送过来的边界图,还有陈大在西域绘制的西域堪舆图,兵部职方司的人重新绘制了一遍,受益兄看一看罢。”

  杜谦伸手接过,应了声是。

  李皇帝这才把目光看向张遂,开口说道:“江东新政搞得不错,算你将功折罪了,江东绑官案,朕就不再追究你的过错。”

  说到这里,皇帝闷哼了一声:“旧周昭定年间,你就跟在我身边,陪着我东征西讨,怎么二十年后,却竟站在旁人一边了?”

  张遂闻言,脸颊通红,低着头说道:“陛下,臣一时糊涂,臣当时没有把绑官案,视为谋逆,臣觉得…”

  “臣觉得,陛下也是江东人,或许会厚待乡里,因此,因此…”

  李皇帝看了看他,摇头道:“你真是糊涂了,宣州虽然离江东道比较近,但是属于江南西道。”

  “我是江西道人。”

  张遂再一次低下头,脸色通红。

  李皇帝自江东道越州起家,后来辗转入主金陵,到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江东是他的老家。

  但是如果按照旧周的行政规划来看,当年的宣州,如今的青阳府,的确属于江南西道。

  只不过,青阳府现在已经是朝廷直属,不归属地方道一级衙门了。

  “臣,臣…”

  他支支吾吾,说不上话来。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好了,这个案子就过去了,往后,要记着,跟你恩师站在一边。”

  说到这里,李云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明年,持朕的诏令,开始巡抚天下各道,推行新政,从淮南道开始。”

  “在各道,你留一年时间。”

  “沿海各道转一圈之后。”

  皇帝陛下淡淡的说道:“你就回洛阳来,到时候跟在你老师身边当差罢。”

  张遂闻言,心中大喜,他跪在地上,叩首道:“臣叩谢陛下天恩。”

  李云抬了抬手,示意他起身。

  这个时候,杜相公也已经考完了李云递给他的两份图册,他将图册放在李皇帝的桌案上,问道:“陛下,吐蕃人同意把金川州,划给我们了?”

  “他们不同意也没有办法,余野在那里驻军都好几年了。”

  皇帝笑着说道:“再不同意,那就还是打,听说吐蕃的那个赞普快死了。”

  李云看着杜谦,笑着说道:“余野上书说,他想去趁着这个机会,去吐蕃国都看一看,受益兄觉得如何?”

  杜相公沉默了片刻,微微摇头:“我们的将士,到了吐蕃国,恐怕会水土不服,而且后勤不济。”

  “没有什么水土不服。”

  李皇帝笑着说道:“吐蕃国地高,我们神州地势低,他那里,天地之气稀薄,因此将士们过去之后,呼吸困难。”

  “我让余野,征募了一批西南高原上的年轻兵丁,他们可以上吐蕃高原,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过后勤补给的确是个问题。”

  李皇帝看了看这图册,摆了摆手道:“先让礼部主客司,跟他们谈着罢,我们再慢慢研究,至于西域。”

  李云开口说道:“陈大这几年,已经并灭数国,当年的陇右道,已经有了雏形,我的看法是,吏部已经可以开始,着手物色陇右道的官员了。”

  杜谦先是点头,然后开口道:“还是一个问题,陇右道距离我们太远,如今大唐兵锋正盛,可以长驱直入,平灭西域诸国,但是王师若是常驻那里,则粮草不济。”

  “王师若是回还,则西域诸国必然死灰复燃。”

  李云“嗯”了一声,默默点头。

  “所以,陈大这几年,我一直没有让他回来。”

  交通运输能力,以及信息沟通能力,是决定一国疆域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还要胜过军事能力。

  就车马人力运输时代来言,古代王朝实际控制的区域,基本上就已经是疆域的极限了。

  再远的地方,就只能是用羁縻之法。

  所谓羁縻,就是用自己的军事能力以及影响力,在当地的势力里选择一个,收下当狗。

  这样,不用驻兵,也可以名义上控制,偶尔还能收到这些地方上的朝贡。

  另一个世界的某个世界警察,用来控制其他国家的法子,就与羁縻制度很像,只不过他们用的手段,更加现代化一些而已。

  如今,李云也碰到了这种疆域极限的问题。

  控制西域,如今看来,只能让军队,在当地屯垦,或者是用羁縻制度,扶植起一个或者几个地方势力。

  但是这两个法子,都会面临忠诚度问题。

  李云想要重现陇右道,就需要派出军队的实际控制人,对自己有绝对的忠心,因此陈大才一直在西域,没有回还。

  他看了看杜谦,问道:“要不然,把老四封到肃地去,让他做肃王,镇抚西北。”

  皇四子,是李云入主中原之后,生下第一个儿子,当时虽然还没有开国,但是天下一统之势已经非常明晰,这位皇四子,就被李云取名为李统。

  今年也已经十六岁了。

  杜相公认真思考了一番,微微摇头:“陛下,这些事情需要慎重考虑,对于朝廷来说,陇右道…”

  “未必值得花这么多心思与本钱。”

  “西北艰苦,没有必要把皇嗣,封建在西北。”

  李皇帝摇了摇头:“就现在而言,陇右道的确不值钱,但是新政在全国铺开之后,陇右道便值钱了。”

  “而且。”

  李云正色道:“将来西域平定,陇右道那条商路贯通,肃州未必就会像现在这样艰苦,说不定会成为西北的塞上江南。”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张遂在一旁,听得胆战心惊。

  这两个人说的话,听起来相当随意,但是细听内容!

  几乎,几乎可以说是…

  国家大政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