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阅读>历史小说>贼天子>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二十年之问
  片刻之后,得了皇帝陛下承诺的张遂,被撵出了甘露殿,心满意足的回了家里。

  而甘露殿里,李皇帝与杜相公,各自落座,杜相公看着李云,开口道:“陛下,陶先生似乎真的病重了。”

  “今日,子望兄也说,他最近身体不适。”

  说到这里,杜相公叹了口气:“姚相今年已经六十多了,这两年身体也不好。”

  “陛下,要再挑一两个人,进入政事堂才成。”

  李云“嗯”了一声,长叹了一口气:“岁月不饶人。”

  他看了看杜谦,开口道:“苏大将军,今年以来,身子也不行了。”

  “周必今年回家探亲,没有回来,他给我写信说,在青阳府休养的周大将军,此时已经卧床难起。”

  杜相公长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再有两个月,就是章武十五年。

  开国之前,李云已经带着江东朝廷,在洛阳待了一年多时间,也就是说,朝廷创立到今天,已经整整十六年时间。

  十六年前,杜相公还是个三十多岁,意气风发的杜家十一郎,如今已经生出了缕缕白发。

  卓光瑞,苏晟等等,当年都是正当壮年的老伙计们,现在都已经五六十岁,甚至六十岁往上了。

  在这个普遍寿命不长的年代,可以说,江东朝廷的第一代人,已经老去。

  而李皇帝,属于这第一代人里,比较年轻的。

  他今年,也已经四十五岁了。

  可以预见的是,很快,朝堂会迎来一轮革新,一大批年轻人,会在这些老臣之后,进入朝堂,进入权力核心。

  而这些再进入权力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人,大多数就不会再有李云年纪大了。

  如果皇帝陛下寿命悠长,将来朝廷里的官员,就多是他的晚辈了。

  那个时候,再不可能会有人称呼他为“二郎”。

  甚至…甚至,连让他自称个“我”的人,都不会再有,那个时候,就只有朕,就只有皇帝陛下。

  只有君父。

  两个老伙计坐在一起,感慨了一番,李皇帝撸起自己的衣袖,摇头道:“想起来二十年前,我在战场上冲阵杀敌,杀两天一夜,回到大营里,吃上几斤肉,睡个一天一夜,就又生龙活虎了。”

  “如今,晚上睡晚一些,就浑身不舒坦了。”

  杜相公看了看李云的头发,摇头道:“陛下经年习武,大约是习练有成了,如今的陛下,头上几乎没有什么白发,全然不像是四十多岁的人,说是三十多岁还差不多。”

  杜相公顿了顿,开口说道:“有人传说,陛下习练内家拳术有成,已经练出了内息,将来至少要长命百岁。”

  李云一怔,随即眯了眯眼睛,问道:“谁传说的?”

  杜谦苦笑道:“臣哪里知道,只是偶然听来的。”

  他看了看李云,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说是,有打坐练气的道长,进了洛阳,远远的看了陛下一眼,就直说陛下修为不俗。”

  李皇帝摸了摸下巴。

  “我这一生,没有与方外之人有什么往来,做了这许多年皇帝,也不曾结交过僧道,哪里来的道士,进了洛阳,就能瞧见我?”

  杜相公微微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他虽然没有说,李云心里却有了猜想。

  只不过他没有表露出来,只是看着杜谦,开口说道:“受益兄少时读书,可曾听说,古往今来,这世上有长生久视之人?”

  杜谦摇头:“不曾。”

  “是了。”

  李云笑着说道:“你我都不可能长生,我更不信这些,我这些年勤练功夫,只是兴趣爱好使然。”

  杜相公微微低头,表示自己明白,不过他心里,却有一些别的念头。

  皇帝陛下本来就年轻,如今比同龄人更显年轻,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而且,前年去年两年,陛下已经先后两次,派人出海寻物,洛阳城里许多人都在传说,陛下是派人出海,找寻长生药。

  类似的消息,太多太多了。

  有些是人猜测出来的,有一些却是有人杜撰出来,故意传播开来的。

  甚至…甚至是故意传给东宫那里,传到太子殿下耳中。

  朝廷里的事情,牵扯利益太多,就是这么复杂,不知道多少人,在明里暗里盯着李云,盯着李家人,想方设法要生出一些事情出来。

  想到这里,李皇帝也叹了口气,开口道:“受益兄,难道因为我这模样,也会惹得父子不穆吗?”

  二人已经太熟悉了。

  哪怕杜谦只是说了一些看起来全无关系的话,李云却已经猜到了七七八八,听了李云的话,杜相公低头道:“臣不知道。”

  “不过在臣看来,陛下能够越年轻越好。”

  他正色道:“张遂上午跟臣说,金陵府的百姓,哪怕是种地的农户,算上地里的产出,再进城里卖卖菜,帮帮工,十成里,已经有八成能吃饱饭了。”

  “江东道的百姓,虽然不如金陵府,但是至少一大半能吃的饱饭,绝大多数人能吃得上饭。”

  “这已经很好了。”

  他看着李云,很是平静:“陛下,臣当年在长安读书的时候,见不到底下人是什么模样,到了江东,后来又到中原来,这些年在书案上,见到了太多凄惨故事,生离死别。”

  “江东新政,可以算得上盛况了。”

  李云的新政,其实并没有改变太多东西。

  核心就三点,第一点鼓励商业。

  第二点,不再严格实行户籍制度,村子里的百姓,可以进城去做点事情,或者是做点买卖。

  第三点,就是发展沿海商业。

  单单是这三点,还不足以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但是配合新税,大大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此时别的地方不好说,但是江东一地,已经实现了很是繁荣的盛况。

  论富庶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洛阳所在的京兆府,超过了这个“天下之中”。

  李皇帝这会儿,还在想着东宫的事情,听杜谦这么一顿夸,他微微摇头,没有接话,只是默默说道:“若是我练拳,也让一些人心里不舒服,那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真要是如此。”

  李皇帝长叹了一口气,语气有些萧索:“可能只有我当下立时死了,他们才会高兴。”

  杜相公微微摇头:“陛下,东宫贤德,不会有这些念头。”

  “我没有说东宫。”

  李皇帝摆了摆手,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抛在身后,然后他看着杜谦,开口道:“过了这个年关,薛收就要复职了,我打算还让他去户部,让卓光瑞去吏部。”

  “受益兄有意见否?”

  杜谦脸上露出笑容,笑着说道:“因为这件事,臣求了陛下许多年了,现在臣年纪大了,精力远不如年轻时候,很多事已经处理不来了。”

  “让卓兄去主持吏部,臣求之不得。”

  李云“嗯”了一声,缓缓说道:“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受益兄哪天得了空,与卓光瑞聊一聊,说说吏部的事情。”

  “再有,就是新相的人选。”

  李皇帝背着手,走了几步,然后开口道:“徐坤做了许多年大理寺卿,费宣去职之后,他又做了几年刑部尚书,从资历到品级,都够了。”

  “而且,他颇有才干,是个能办事的,受益兄这几天,抽空见一见他,问问他的意见,如果没什么问题。”

  “过罢年,让他进政事堂罢。”

  杜谦点头,应了声是:“臣记下了,臣这几天,就去找徐尚书,同他聊一聊。”

  “好。”

  李皇帝揉了揉眉心:“今天就说到这里,受益兄也去歇一歇罢。”

  “是。”

  杜谦低头,退出了甘露殿,刚一走出来,就看到张遂还毕恭毕敬的在殿外等着他。

  杜相公背着手,缓缓说道:“陛下已经给了你差事,你回家里歇着罢。”

  “是。”

  张遂笑着说道:“我送恩师回中书。”

  ……

  次日,中书公房里,刑部尚书徐坤,被杜相公请到了自己的公房里议事。

  杜相公也没有藏着掖着,跟他说了说拜相的事情。

  此时,也已经四十多岁的徐尚书,先是看了看杜谦,随即作揖行礼道:“杜相,下官能进政事堂,自然是愿意进的,但是进政事堂之前,下官有个问题,想请教杜相。”

  杜谦点头,笑了笑:“咱们同僚多年,你问就是。”

  “当年金陵文会。”

  徐尚书深深低头,问出了萦绕心头多年的问题。

  “下官,究竟是不是首魁?”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