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噩长夜小说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54章 跃迁的时代,自断羽翼?(求月票)
  相比于其他琐碎之事,这事关迁都的大事自然而然不会这么轻易的定下来。

  纵使是有着顾霖在其中斡旋。

  但各方利益仍旧是不会放弃。

  其实这也是辉煌的弊端,当朝堂之上的一个个大臣都有着足够的能力之时,随着如今外敌的覆灭,这些人自然而然要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行动。

  人性本争,甚至就连顾氏之中都有人想要将都城迁往河北。

  更别说其他人了。

  此事,注定需要长时间的拉扯。

  .......

  时间匆匆而去。

  随着各地平叛的相继结束,整个天下也终是再次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平稳期。

  大宋的经济模式,朝着四方而扩散。

  顾氏真的已经准备了太多太多。

  千年下来的底蕴,一代代人从下到上的渗透,让顾氏对于整个天下各地的形势都了如指掌,这同样也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到来。

  通过御史台强大的底蕴以及顾氏的名望。

  顾霖完全可以让种种制度在整个天下快速的实行起来。

  “工坊区”、“地方特色”融入商道。

  这一切都可谓是水到渠成。

  在这次的乱世之中,先人已经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经验。

  而随着官学的再次确认。

  整个天下,更是最为快速的步入到了正轨之中。

  当然,这其中倒也是有着不少的麻烦。

  各个学派之中终究是有一些腐朽之辈,不愿去适应新时代的浪潮,打着“大义”的名头选择隐居山林,包括不少的儒门家族此时也是纷纷不愿接受安排。

  此事对于他们的打击太大了。

  其中自然是以孔家为尊。

  孔家的地位,其实与九州儒家的地位息息相关。

  如今顾学要彻底的取缔儒家,这对于他们的影响那自然是远超旁人想象。

  但可惜的就是他们闹不出来什么风波。

  无论是从各个方面,他们如今都不可能扛得住这滚滚而来的大势。

  顾氏学院的基础已经深耕在九州各地了,如今甚至是在朝着海外不断的扩散,再加上孔家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同样也不是什么秘密。

  作为得利最多之人。

  有不知道多少人想要分食孔家留下来的蛋糕。

  他们又岂能敌得过这滚滚而来的大势?

  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在经过一系列的争斗之后,这定都之事也是终于被敲了下来。

  并非是顾易当初所设想的单独一都。

  而是经过各方考量过后的四京制度。

  定南京应天府为首都。

  改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三处之地为陪都。

  这并非是妥协,而是顾霖在洞察了所有明争暗斗与利害关系后,最为妥善的决定。

  留东京开封府乃是安抚旧有勋贵与东南利益集团的必要之举。

  此举明确宣告,并非抛弃百年根基,而是拓展帝国的中枢网络。

  开封依旧保留其繁华与部分政治功能,使得依赖漕运和旧有产业的势力得以喘息,不至于狗急跳墙,极大地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而立北京大名府则是为北疆实际的军政枢纽。

  漠北草原,乃至整个辽东半岛。

  这些疆域都需要管辖。

  如今的时代可并非是信息传输便捷的现代,而要想妥善的控制好这些疆域,也必须要保证信息的传统,朝廷自是不可能一切都靠着海运来行事。

  而这同样也是最好的办法。

  至于复西京河南府以及南京应天府之地位,则是兼顾历史传统与地理平衡。

  洛阳乃天下之中,有山河之固,可作为经营西方与关中的据点;商丘乃赵宋龙兴之地,尊其地位有笼络旧臣、强调法统之意。

  应天府自然便是因为整体的合适。

  这个问题甚至就连顾易都能看的出来,如今朝中这些个能够名垂青史之人自然而然也是看的出来。

  而这也是当前最为适合大宋的道路。

  对于这一切,顾易自然是不会干涉,他真正关注的人其实还是完颜阿骨打。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的完颜阿骨打仍旧是在北疆之地。

  顾易倒也不是没有想过,直接将完颜阿骨打留在中原,彻底断绝了将来的一切可能性。

  但在犹豫之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杀自然是不可能杀的。

  完颜阿骨打在此次的一统之战中大显威名,其身后可不仅仅有着女真各部落,还同样包括了不少的少数部落。

  且此人无罪。

  若是将其直接这么给杀了,定会让这些人与中原离心离德。、

  而且这样做同样会显得顾氏不知赏罚。

  甚至是拉低了顾氏的名望。

  至于为何不留在中原,同样也很简单,那就是顾易不想去杞人忧天。

  其实这也是顾易在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若是他真的因为原本历史的种种,便对一个个在原本历史上闯出了名头的人做出各种限制,那顾氏又何必发展这千年时间?

  换言之——

  若是一直因为自己的顾虑去杞人忧天,那他又何必改变这么多的历史?

  完颜阿骨打的能力自是无需怀疑。

  且顾易曾认真观察过此人,此人对于局势的判断十分精准,如今也在推动着北疆各部族融入九州,这种人他又为何不用?

  或许正是这段时间的成长,也或许是因为如今顾氏的实力已经越来越强。

  顾易也早已不是刚刚进入游戏时可以比拟的了。

  他的雄心;

  他的壮志;

  也早已不是当初设想的富裕一方了。

  顾易是要将整个顾氏打造成真正的参天家族,成为整个九州的核心,同样也要成为整个九州的象征之一。

  哪怕,到了现代同样也是如此!

  既如此,他又何必去刻意的限制一个什么都没做的人才?

  也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一点。

  顾易这才并未去强行干涉这一切,而且十分的平静。

  且不说别的。

  至少在如今,一切的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他都能够确定,接下来的九州定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是一定的!

  .......

  事情的发展并不出顾易的预料。

  虽然大宋内部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但在顾氏的统帅之下,整个九州亦是表现出了一股欣欣向荣之态。

  无论是从民生上也好;

  亦或是相关核心产业链的技术变迁之上,这一切都形成了十分良好的循环。

  漕运已然愈发通畅,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关的体系。

  政权的稳定。

  让这经过数百年沉淀的九州终于再次爆发出了其该有的潜力,顾氏这些年来所积累下来的技术,在当前的这个天下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尤其是顾氏学院所培养出来的精锐。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的顾氏学院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以学术探讨为主了,一个个用于实际上的技术也已经被抬了上来。

  这为很多的百姓都提供了另一条路。

  科举,并非是全部。

  且也有着出头之日。

  这绝对可以称之为此次盛事最大的公德之一了。

  与之前的盛世截然不同,如今的这一次盛世是真正能够惠济到普通百姓身上的,商业的发展所带动的经济,会大大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而海运所带来的贸易顺差,更是成为了其中关键。

  ——九州,太过于领先了!

  丝绸茶叶....

  包括各种技术。

  如今都已经成为了海外贵族们狂热追求的东西。

  包括顾氏学院,同样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

  东南沿海的各大港口,如广州、泉州、明州,终年海舶云集,帆樯如林,光凭着这一点其实便足矣说明当前的九州声势到底有多么的骇人。、

  而最为关键的是——

  这一切都并非是吹出来的。

  一艘艘从海外而来的商船每每到达九州之时,都会被九州的盛况所震喊。

  尤其是巨鹿!

  此处被一段段传说所浇灌出来的圣城,在经过这百年来的酝酿之后,终是有了名副其实的意味。

  每一年,几乎都有着从海外前来朝圣之人。

  而且这还只是极少数能够成功抵达九州的,这些人多是独自划着自制的小船而来,想要成功到达九州实在是太过于艰难了一些。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

  只要每每到达一个再成功返回,便会再次引起更大的浪潮。

  没办法,至少是在如今的这个时代。

  九州的一切都太过于领先了一些,一切的一切都很让他们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

  如今的倭国以及马来半岛等地已经成为了顾氏航海中转线当中重要的一环,包括倭国内部的一些个矿产,如今同样也是在开发之中。

  当然,这自然是顾易的意思。

  他可是一直没有忘了这件事。

  之前一直没去做,只是因为觉着时间还不合适罢了。

  毕竟那是的航海能力还没有成熟,与其去冒险开矿,还不如将这些东西留在后世,反正顾氏要争的本就是万世之事,无需急于一时。

  但现在可就不同了。

  九州已经渡过了乱世,包括各种航海技术也已经逐渐成熟了。

  虽然相比于现代而言仍旧是遥不可及。

  但对于当下却已经是足够了。

  这自然而然便是要开发出来。

  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对于其他地方顾易还会去考虑是否要将此地纳入九州。

  但对于倭国,他则是完全没有这种念头。

  弹丸之地罢了.....

  能用便已经是给了他们天大的面子了,将其纳入九州使其跟着九州共尊于整个世界?

  想都别想!

  对于这件事,顾易没有半点的心理负担。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九州可谓是一片欣欣向荣。

  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去。

  各种的问题也是逐渐的显露了出来。

  ......

  应天府。

  此地如今成为了大宋的都城,在江南之地富裕的加持之下,就算是相比于发展了百年的开封同样也是不逞多让,甚至是更显繁华。

  冠军侯府。

  没错,自天下一统之后,顾氏也是终于再次迎回了这个封号。

  其实早在昔年顾瑾刚刚走出巨鹿之时,赵匡胤便有意给与其冠军侯的封号,但最后顾瑾拒绝了。

  按照他的话而言——

  那时的九州仍处于一片乱世之中。

  身为顾氏子弟,既未能光复先祖之荣耀,自然而言也不能承继其封号。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

  足足过了一百多年的光阴,如今的顾氏才再次迎回了这冠军侯的封号。

  此时,书房之中。

  新任御史中丞张叔夜肃立堂下,他面色凝重,手中捧着一卷奏疏,沉声禀报:“顾公,御史台近日接北疆密报,事关......武威侯,郭家。”

  顾霖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并未抬头,只淡淡道:“讲。”

  “是。”张叔夜展开奏疏,“郭氏子弟,在协助安抚漠南新附部族、划定居留地时,借朝廷授权,行扩张之实。”

  “其手段......虽未动刀兵,却以次充好,以少换多,侵吞、兼并了原本应分配给归附牧民的大片优质草场,据查,已逾千顷。”

  “更有甚者,强令部分牧民依附为佃户,岁岁需向其缴纳半数牛羊作为租赋。”

  张叔夜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几分:“当地官员或慑于郭家军功威望,或......或与之有旧,多持默许乃至袒护之态。”

  “此事已在漠南各部中引发暗流,怨言四起,长此以往,恐伤朝廷怀柔之策,亦损朝廷在北疆之清誉。”

  他的表情极为的凝重。

  毕竟这郭氏的地位可不是吹出来的。

  其根本乃是随太祖赵匡胤起兵的勋贵之后,在此次一统战争中更是战功赫赫,家主郭信被封为武威侯,镇守北疆,门生故旧遍布军中。

  且最关键的是,他们这种武将世家都算得上是顾氏的羽翼,毕竟自大宋立国至今,顾氏都有着天下武宗之首的名头在。

  书房内一时寂静。

  顾霖亦是早已放下了奏疏,指节习惯性的轻轻敲击紫檀桌面,发出一声声轻响。

  张叔夜屏息凝神,等待着顾霖的决断。

  此事看似是边疆武将常有的贪敛行为,但其背后牵扯的,却是新朝初立后,功勋集团与朝廷法度、核心利益与边疆稳定的深刻矛盾。

  这是每个帝国新立之时都需要面对的。

  历朝历代,从没有任何的意外。

  良久,敲击声戛然而止。

  顾霖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摊开的奏疏上,语气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郭信.......老了。”

  短短四个字,让张叔夜心头一跳,却不敢接话。

  郭信乃是当代郭氏家主。

  顾霖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当真要肃清一下朝廷目前的种种问题嘛?

  他几乎在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这个问题。

  作为在原本历史之中都能闻名的大臣,张叔夜的能力自然是无需多言。

  而作为御史台的核心,他同样也不会去怀疑顾氏的品德。

  可就算是如此...他都有些难以相信。

  难不成顾氏当真会对自己的羽翼动手嘛?

  可不动手又该如何?

  此事,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整治!

  若是不然的话,也轮不到他亲自来和顾霖说这件事。

  其实其中所涉及到的可不仅仅只有郭氏,甚至都不仅仅是武将世家,这对于当前大宋的局势而言,十分的关键,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彻底解决此事。

  说白了——这就是要划出条道来。

  就亦如昔年汉光武帝...如同李世民等皇帝们一般,给所有人上上一条枷锁!....

  .......

  (Ps:月底了,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