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噩长夜小说 > 道起五脏观:我在九十年代当天师 > 第二百三十三章 :论道
  夜色下的药王山道,一行人正沉默疾行。

  秦骁、罗威与几名捕快跟在后方,虽疲惫却步履不停,只求尽快离开这诡谲之地。

  队伍最前方,齐云与静湛道长并肩而行,二人步履轻盈,仿佛踏月而行,与后方众人的沉重形成了鲜明对比。

  山风穿过林隙,带来草木清香,稍稍驱散了先前那浓重的血腥与坟土气息。

  “齐道友,”静湛道长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声音温和而清晰,“方才听你提及,智光方丈广发请柬,欲召开莲华法会共商鬼蜮之事。

  不知除金山寺外,还有哪些高人应邀前来?”

  齐云略一沉吟,便答道:“据智光方丈所言,南屏山清微观的本代观主,清微道长必会亲至,他是张道云道友的师尊。

  此外,还有嵩山朝林寺的朝林大师,佛法精深,尤擅镇魔;以及禅院寺的明空大师,性烈如火,却心怀慈悲,嫉恶如仇。”

  静湛道长闻言,眼中流露出钦佩与期待之色:“清微观主、朝林大师、明空神僧……这几位的大名,贫道早已如雷贯耳,皆是佛道两门中德高望重、修为精深之辈。

  只可惜一直云游四方,未能有缘拜会。

  此番借法会之机,得以一见,实乃幸事。”

  齐云点头称是。

  话题稍顿,静湛道长话锋一转,神色间带上了一丝追忆与探究,他看向齐云,语气更为恳切:“齐道友,贫道心中尚有一惑,不知当问否?”

  齐云心知肚明,坦然道:“道长但问无妨。”

  “便是关于传授道友剑法的那位‘青松’师祖。”

  静湛道长目光灼灼,“道友此前言道,与之同行时日甚短,不知……可否详述一二?

  例如师祖当时风采如何,可曾提及过往?分别之后,道友可知其去向?”

  齐云缓缓道:“不瞒道长,当年与玄清道长相遇,实属偶然。

  那时贫道修为尚浅,在山中遇险,幸得道长出手相救。

  同行不过旬日,道长他……仙风道骨,谈吐不凡。

  传剑之后,飘然而去,直至今日,在未曾有缘再见,在下也是心中甚憾!”

  静湛道长听罢,长叹一声,脸上唏嘘之色更浓:“果然如此……师祖他老人家,向来如此神龙见首不见尾。”

  他抬头望向天际残月,眼中满是追思,“贫道拜入师门时,师祖早已下山云游数十载,缘悭一面。

  只是常听家师提及,师祖天纵奇才,乃我五脏观数百年来最有希望突破踏罡之境者。

  据我推算,若师祖尚在人间,今年怕已有一百五十岁高龄了。”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叹与崇敬:“寻常踏罡修士,天年不过一百二十岁。

  师祖若能臻至一百五十岁高龄,定然是已突破了踏罡瓶颈,迈入了那玄之又玄的更高境界!

  难怪能返老还童,呈现中年之貌……此等仙缘,实非我等所能揣度。”

  这番推断合情合理,静湛道长心中对“青松祖师尚在且已得道”的信念更加坚定。

  齐云顺势附和,感慨一番祖师修为通天。

  话题之后引回剑法本身。

  静湛道长赞道:“齐道友当真天资卓绝,区区三年,竟已将《五行惊雷剑》修炼至五行相生、循环往复之境。

  须知此境入门最难之处,便是参悟出属于自身的第一剑。

  一旦根基铸成,以相生之理推演后续剑意,便如水到渠成,难度骤减。

  观道友剑意,自‘火行·燎原’而起,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已近圆满,只差最后水孕木、木助火,便可五行轮转无碍。

  接下来,便可尝试窥探那更为精深玄妙的五行相克之道了。”

  齐云闻言,心中一动。

  这五行生克的路径,乃是他自行参悟摸索而出,当初玄清师叔传剑时并未明言后续方向,只道“剑意通明,自见前路”。

  此刻从静湛道长口中得到确认,无异于吃了一颗定心丸,证明自己的道路并未走偏。

  他谦逊道:“道长过誉了。”

  静湛道长摆手笑道:“道友何必过谦。

  说来有趣,贫道当年参悟此剑,入手第一剑乃是‘水生木’,名唤‘春芒’,取水润万物、木性勃发之意;其后推演至‘木生火’,谓之‘燃薪’,以木之生机助火之烈烈。

  正好与道友自火而起的路径相辅相成。”

  齐云兴趣盎然:“哦?愿闻其详。”

  于是,二人便在这月色山道之上,详细阐述起各自对剑意理解。

  静湛道长的剑意偏重绵长滋养、生机转化,如春雨润物,悄然勃发;而齐云的剑意则更显炽烈直接、锋锐变革,如野火燎原,锐金破障。

  虽同出一源,但因入门根基不同,对五行生克的理解与运用侧重便有差异。

  二人越聊越是投机,彼此印证之下,均觉受益匪浅,许多以往修炼中的滞涩之处,竟有豁然开朗之感。

  他们交谈并未刻意避讳身后的秦骁等人,所论虽是高深剑理,但无具体运功法门,秦骁等人听得云里雾里,只觉玄奥非常,却也不明所以,倒也无人打扰这难得的论道场景。

  如此边走边谈,不知不觉间,东方已现出鱼肚白。

  群山轮廓渐渐清晰,襄阳城雄伟的城墙轮廓已遥遥在望。

  抵达城下时,天色已明。

  城门口已有早起的行人商贩,见到秦骁一行人风尘仆仆归来,纷纷侧目。

  秦骁上前,对着齐云和静湛道长郑重抱拳躬身:“此番药王峡之行,凶险异常,若非二位道长力挽狂澜,我等恐已葬身。

  大恩不言谢,秦某铭记于心!

  府衙之中尚有诸多首尾需处理,我等便先行一步,二位道长若有所需,尽管来寻秦某!”

  罗威及几名捕快也纷纷躬身行礼,神色恭敬无比。

  齐云与静湛道长还礼,齐云道:“秦兄客气,分内之事。诸位辛苦,且去忙吧。”

  双方在城门口别过,秦骁一行人匆匆赶往府衙复命,齐云则带着静湛道长,径直前往金山寺。

  刚到寺门,便知客僧迎上,言方丈已在禅房相候。

  二人随引路僧人入内,只见智光方丈的禅房内,除了方丈本人外,另有两人。 道起五脏观:我在九十年代当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