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钟定国的调度效率极高。
不过半日功夫,川城分局的负责人柳岚,便亲自带着十余名精干人员赶到了青城山。
柳岚与钟定国迅速碰头,又找来对此地最为熟悉的宋婉和雷云升一同商议。
“师尊需要绝对安静的恢复环境,但游仙宫日常仍需对香客开放,不能完全封闭,以免引人疑窦。”宋婉首先提出关键。
雷云升抚须补充:“宫内道士人数有限,难以兼顾所有要道。若能有可靠人手混入其中,暗中布防,最为稳妥。”
柳岚立刻接话:“我们的人和外来的战士,都可以换上准备好的道袍,混在游客和宫内执事之中。
重点把守通往山顶、北帝殿以及后山禁地的几条关键路径。”
钟定国最后拍板:“好!就按此方案执行。
李少校的人负责外围警戒和制高点观察。柳岚,你带分局的兄弟,配合宋道长、雷道长,主要负责宫内核心区域的巡逻和暗哨。
立刻安排下去,所有人更换衣物,熟悉各自岗位。
夜晚实行轮班巡夜制度,名单和口令每小时一换,确保无死角,无疏漏!”
“是!”众人齐声应诺,随即迅速行动起来。
很快,一批身着灰色或蓝色道袍的“新道士”便悄然融入了游仙宫的各个角落。
他们或扫地,或值守殿门,或引导香客,动作虽略显生疏,但眼神警惕,身形挺拔,仔细观察,便能发现与真正修行居士气质上的细微差别,那是一种经过严格训练后形成的纪律性与警觉性。
……
山中时光,在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中静默流转。
晨光熹微薄雾如纱,笼罩着青翠山峦。
身着便装与道袍混合的安保人员,已开始晨间巡逻,脚步轻捷,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林间小径和亭台楼阁。
与此同时,最早的一批虔诚香客,也已沿着古老的石阶,开始向上攀登,手中提着手电筒,脸上带着期盼。
日上三竿,游仙宫主要殿宇前,香火逐渐鼎盛。
钟定国站在一处僻静的廊下,看着往来的人流,对着耳麦低语,调整着布防重点。
柳岚则扮作导游,带着一队“游客”,看似随意地穿行于各殿之间,实则将关键位置尽收眼底。
午后静谧,阳光透过古木枝叶,在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
一名换了道袍的战士,在藏经阁附近的竹林里“清扫落叶”,耳廓微动,捕捉着风中传来的任何异响。
而在山顶白玉平台下方不远处的隐蔽哨位,李少校的队员正通过高倍望远镜,监控着四周山野。
夕阳西下,旅行团的旗帜在宫门前晃动,游客们带着满足或疲惫的神情下山。
关于青城山新晋“齐天师”及其弟子惩奸除恶、神通广大的传说,开始在人群中口耳相传。
有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齐天师弟子飞剑斩恶徒”的故事,引来阵阵惊叹。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749局在民间有意无意的引导和推波助澜,旨在塑造青城山神秘而正面的形象。
与此同时,官方层面也正式将青城山游仙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团和散客前来观光、烧香,为五脏观汇聚香火。
青城山的名字,伴随着种种奇闻轶事和官方认证,在世俗与隐秘世界两个层面,都逐渐响亮起来。
北帝殿前的香炉,终日青烟袅袅,信众的愿力虽杂驳,却在神像的转化下,化作丝丝精纯能量,汇向山巅。
夜幕深沉,宫门关闭,喧闹退去。
游仙宫内,巡夜的道士两人一组,手持强光手电,按照既定的路线和变幻的口令,沉默而警惕地穿梭于殿堂、回廊与庭院之间。
他们的身影在月光和灯影下交错,构成了青城山宁静夜色下,一张无形而严密的安全网。
十日光阴,便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平静与暗涌中悄然滑过。
……
第十一日,一个冬日里难得的晴朗中午。
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毫无阻碍地洒落,将青城山连绵的峰峦、林木以及朱甍碧瓦的殿宇映照得格外分明。
积雪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空气清冷而纯净,山间弥漫着松柏与香火混合的独特气息。
山门前,游人如织。
香客、旅行团成员摩肩接踵,沿着石阶向上涌动。
就在这时,一队外国游客,也跟着人流试图通过山门。
他们大约六七人,衣着户外,背着摄影器材,有男有女。
守在入口处的一名年轻“道士”见状,上前一步,单手竖掌于胸前,客气但坚定地拦住了他们。
“福生无量天尊。几位居士,抱歉,青城山近期暂不接待外籍游客参观,还请见谅。”
队伍中一个戴着眼镜、看似学者模样的中年白人,立刻用流利但带着口音的中文反驳道:“为什么不接待?这是歧视!
我们有权利参观!我要投诉!”
他情绪显得有些激动,转身快速用英语向同伴们翻译了一遍。
其余几名外国人闻言,也立刻聒噪起来,纷纷用各自的语言大声表达着不满,挥舞着手臂,引来周围众多游客的侧目。
“就是,凭什么不让我们进?”
“我们要给大使馆打电话!”
“这不公平!”
嘈杂的谴责声中,一个身高接近两米、体型魁梧的金发壮汉,显得尤为突出。
他一脸不耐烦,嘴里嘟囔着含糊的英语咒骂,一边用粗壮的手臂试图拨开挡路的道士,一边就要硬往里闯。
那道士猝不及防,被他用肩膀猛地一挤,脚下顿时一个趔趄,向旁踉跄了两步,险些摔倒。
那壮汉见状,非但没有歉意,反而发出一声嗤笑,脸上的横肉抖动着,辩驳和挑衅的声音更大了几分,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力量。
然而,他脸上的得意之色还未褪去,那被挤开的道士眼中骤然寒光一闪!
就在壮汉抬脚欲要继续冲向山道的瞬间,道士身形如电,一个箭步再次抢到其身前,动作快得只留下一道残影。
同时,他一只手看似随意地向前一探,极其隐秘地在壮汉的小腹部位飞速地一按一收,用的正是军中格斗术中的短打寸劲!
那壮汉脸上的嗤笑瞬间僵住,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痛苦和惊愕。
他只觉得一股尖锐如针的气劲透体而入,腹部剧痛如绞,浑身肌肉不受控制地痉挛起来,庞大的身躯像一瞬间被抽掉了骨头,软软地就要向下瘫倒。
那道士眼疾手快,另一只手迅速搭上他的肩膀,看似搀扶,实则暗运巧劲,将他牢牢制住,使其动弹不得,却又没让他真的倒下,避免了更大的骚乱。
这一下兔起鹘落,干净利落。
周围的游客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阵阵叫好声。
“好!干得漂亮!”
“这些老外,不守规矩就该治治!”
“道长好身手!”
“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仗着块头大就想硬闯!”
其余几名外国游客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看着同伴瞬间被制服,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有人惊呼出声,用的是蹩脚的中文:“哦!上帝!中国功夫!ChineseKungFu!”
就在这时,从山门两侧,又迅速围上来两名身穿道袍的汉子,眼神凌厉,隐隐形成合围之势,将这一队外国人堵在了中间。
那名精通中文的白人学者见势不妙,脸色连变,连忙举起双手,语气软了下来:“误会,都是误会!我们遵守规矩,我们不进去了,这就离开,这就离开!”
其他几人也噤若寒蝉,不敢再仗着外国人的身份耍横,搀扶起那个还在因疼痛而抽搐的壮汉,灰溜溜地转身挤出了人群。
山门前的秩序很快恢复,游客们议论纷纷地继续上山。
然而,在不远处另一个打着小红帽旅行旗的队伍中,有三名看似普通的男性游客,却将刚才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
他们戴着统一的红色旅行帽,穿着普通的灰夹克,但眼神交汇之间,却带着一种与周遭观光客格格不入的冷静与审视。
其中一人压低帽檐,用几乎微不可闻的声音对同伴说:“动作干净利落,发力方式……是军队的路子。”
另一人微微点头,目光扫过那三名“道士”挺拔的站姿和警惕扫视四周的眼神:“嗯,虽然穿着道袍,但那股子气质,藏不住。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人。”
第三人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眯了一下:“看来,这里的安保,比我们预想的要严密。山上的那位齐法主,确实出问题了!”
三人彼此对视了一眼,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达成了共识。
此时,他们旅行团的导游在前面挥舞着小旗子喊道:“小红帽团队的各位家人们,跟紧我!有序上山!”
三人立刻收敛了所有异常神色,脸上挂起与其他游客无异的、带着些许好奇和期待的笑容,混在涌动的人流中,迈着看似轻松的步伐,踏上了通往青城山深处的石阶。
道起五脏观:我在九十年代当天师